刺激剛需會否引起樓市反彈?
摘要: 新華網武漢4月27日電(記者徐海波)當前,樓市調控效果正在逐漸顯現,剛需群體在欣喜房價下降的同時,其購房意愿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對此,近來多地推出一系列減輕剛需買房困難的政策。在樓市調控未見
新華網武漢4月27日電(記者徐海波)當前,樓市調控效果正在逐漸顯現,剛需群體在欣喜房價下降的同時,其購房意愿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對此,近來多地推出一系列減輕剛需買房困難的政策。在樓市調控未見松動的情況下,大量剛需入市會不會直接促成樓市價格反彈?
撐起樓市成交量 剛需也成“高富帥”
自3月份以來,各地樓市成交量明顯上升。進入4月份,樓市回暖態勢仍在持續。
中國指數研究院23日發布研究數據顯示,上周全國樓市成交量仍在回升,同比下降城市持續減少。重點城市中,僅上海成交同比下跌,其余城市均上漲。其中南京漲幅最大,達166.28%。北京、深圳、成都和杭州漲幅均超過50%。
在二線城市武漢,3月份1.1萬套的成交量創下自限購以來的新高。進入4月,每周銷量均比上一周有數百套的增加。據統計,4月前三周共成交商品房9133套。業內人士預計,4月成交再次過萬套已毫無懸念。
市場普遍認為,樓市銷量的“回暖”得益于剛性需求的持續釋放。武漢郊區某大型樓盤客戶經理鄧陽告訴記者,他所在的樓盤最近推出9.1折優惠活動,比周邊均價低幾百元的價格吸引了不少剛需前來咨詢。“平均一個星期可以賣出60套。”鄧陽說。
剛需,雖然群體數量大、購房欲望強,但是因其購買力有限、選擇區域局限,一直不被市場人士所看好。然而,樓市最近的巨大變化,讓許多開發商不得不對剛需另眼相看,將其視為眾星捧月的“高富帥”。
總的來看,“金三銀四”雖已成形,但“紅五月”依然燙手。武漢某知名房地產企業銷售總監姚偉說,“目前,許多開發商都在準備五一期間密集推盤,推出大量優惠措施,盡力籠絡剛需。”
政策微調保剛需
與剛需高漲的購房欲望相呼應的是,有利于剛需的購房政策正從各個方面形成。
首先是貸款利率微調。自3月中旬開始,北京、上海、武漢、南京等一、二線城市的部分銀行首套房貸款利率從基準利率下調到9折左右,部分銀行甚至推出8.5折優惠。
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表示,首套房貸利率的回歸給剛性需求者帶來較大優惠,將會推動很多處于觀望中的購房者及時出手。他說,以商業貸款100萬元、20年還款期為例,相比基準利率,9折的月供為7365元,比基準利率總利息減少了10萬元;8.5折利率對應的月供為7160元,總利息少了15萬元左右。
另一項與剛需緊密聯系的政策——公積金貸款額度也在悄然調整。武漢、南昌、鄭州等二、三線城市紛紛上調住房公積金貸款上限,兩成首付購房政策重新回歸市場。
根據武漢的新規定,單方繳存的職工購買首套住房,且住房面積不超過90平方米,額度上限上升至80%,最高不超過60萬元。河南鄭州、遼寧沈陽、山東濱州等諸多二、三線城市,也將公積金貸款額度上調了15%至25%。
同時,北京、武漢、上海等城市相繼修改了“非普通住宅稅”標準,使更多普通住房享受到契稅優惠,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剛需購房的稅費負擔。
據記者粗略統計,自2011年下半年以來,北京、上海、杭州、武漢、南京等10多個城市出臺了不同角度的樓市政策“微調”,內容涉及限購變化、土地出讓、普通住宅標準、稅費優惠及購房補貼等。
剛需入市對樓市影響有限
自去年以來持續的嚴厲調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購房門檻;加大利息等購房成本,在打擊投資性購房的同時,也抑制了剛性需求和部分改善性需求。
為此,早在去年底,中央有關部門就在不同場合表示,要加大普通商品房供給,支持首套購房需求。近期召開的幾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也都提出,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進一步鞏固調控效果,并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張東教授認為,商品房的根本屬性在于解決居住需求,所以樓市的政策方向應該是抑制投資投機,鼓勵自住消費。從這一點上來說,通過利率優惠等政策解決剛需購房困難,是符合市場實際的,也正是房地產調控朝著精細化科學化方向發展的表現。
不過,樓市微調并非調控放松。從普通百姓,到研究專家,再到開發商,大多對樓市調控政策的持續嚴厲堅信不疑。
姚偉認為,從目前的情形來看,放松調控的可能性基本沒有,投機性投資性購房需求將逐漸被趕出市場。沒有了購買能力雄厚的投資性需求做支撐,即使大量的剛需入市,短期內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成交量,但從長遠看,對樓市的影響還是有限。
中國指數研究院華中分院副總監李國政更是直呼,依靠剛需釋放的力量,樓市不可能有大的反彈。開發商對此不宜過度樂觀,購房者也不必過度擔憂價格會暴漲。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