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八談·就業篇
摘要: 為民立業何 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論網絡熱詞怎樣更替嬗變,“求職”、“擇業”卻始終榜中常見。茫茫人海,有多少蕓蕓眾生為生計在奔波?大千世界,又有多少人父人母為工作而期盼?安居
為民立業
何 平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論網絡熱詞怎樣更替嬗變,“求職”、“擇業”卻始終榜中常見。茫茫人海,有多少蕓蕓眾生為生計在奔波?大千世界,又有多少人父人母為工作而期盼?安居樂業不僅是一個家庭小康生活圖景的描繪,也是一個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工作是幸福生活的立足支點,職業與美好的未來緊密相連。
就業,于情系民生之本,于理乃為政之道。仁立的《業興人和惠民生》一文,站位中原經濟區建設全局,抓住領導方式轉變這一主線,析就業之難,尋問題之源,找解決之策,亮正確答案,深入淺出,有理有辯,其求解人口大省的就業難題,心也切切,情也綿綿,理也真真,責也甸甸。
人生天地間,衣食誰不欲?己力不經營,日用安能足?
國家興業,民之所盼。只有國強盛,方圓富足愿。政府之責,在于增強實力、疏浚導源。要搶抓發展機遇,堅持就業優先,完善公共服務,讓就業的門路更暢更寬。
社會宜業,民之所愿。社會大進步,人有大發展。社會之效,在于鋪就坦途、營造樂園。要落實就業政策,力促觀念轉變,保障勞動權益,讓平等就業的氛圍更濃更暖。
個人創業,民之所牽。事業有所進,成長在歷練。個人之為,在于理想放飛、激情點燃。要了解政策指向,觀察市場需求,提升職業技能,讓人生創業的夢想更高更遠。
創業、就業,一個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客觀難題,一個涉及千家萬戶百姓福祉的現實問題,必然是各級黨委、政府始終高度關注并切實加以解決的重大課題。
建設中原經濟區,創業有大道;走好“三化”協調路,就業無窮期。得之者眾,失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業恒足矣!
業興人和惠民生
仁 立
(一)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每個人安身立命之基,也是千家萬戶小康幸福之源。
民生冷暖,就業堪比天大;國運興衰,立業方能昌隆。“安居樂業,長養子孫,天下晏然”,“民各甘其食、樂其業”,“有恒業者有恒產,有恒產者有恒心”。古往今來,為民立業和讓民樂業的民本思想,一脈相承,源遠流長。
(二)就業是安國之策,執政之要,興業之需,惠民之舉。
人民安居樂業,社會長治久安;百姓無業所恃,國家政局不穩。
放眼全球,就業這個世界性難題,時刻牽動著執政者的神經,尤其是即將過去的2011年,歐盟國家罷工浪潮此起彼伏,紐約街頭抗議活動群情激奮,非洲地區長期貧困,政權更迭,無不與就業不足息息相關。
1995年聯合國《哥本哈根宣言》莊嚴宣告:“將促進充分就業作為經濟和社會政策的一個基本優先目標。”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就業問題,始終當做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來抓。“十二五”規劃更是明確提出:“實施就業優先的發展戰略”。
(三)“要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胡錦濤總書記的指示鏗鏘有力。
“就業不僅關系經濟社會發展,更關系個人生計尊嚴。”溫家寶總理的話語飽含深情。
中原經濟區是惠及億萬人民的宏大工程,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明明白白地寫進了《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
(四)作為中國第一人口大省,我省勞動力總量占全國1/12,1億人民要發展,6000萬人要就業,人往哪里去?崗位從何來?
省委書記盧展工提出破解“四難”,其中“人往哪里去”就是針對就業提出的一道重要命題。
破解“人往哪里去”,就業是頭等大事。一份滿意的工作,是每個人的渴望;一份穩定的收入,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河南的省情一再警醒我們:如果就業不充分,人多就是壓力,就是包袱;倘若就業解決好,人多就是資源,就是財富,經濟社會發展就會如魚得水、勢如破竹。
建設中原經濟區,就業是重要課題。走“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之路,統籌城鄉就業是必須邁過的一道坎。越過這道坎,我們才能彰顯人力資源優勢,迎接產業轉移大潮,強力支撐中原崛起,合力服務發展大局。
一枝一葉總關情。就業是大事,群眾很關心,領導更關注。省委主要領導十分牽掛“4050”人員,親身體察求職艱難,傾心化解失業難題,千方百計讓更多人實現立業樂業的心愿。
(五)遼闊中原,發展勢勁。河南正在努力破解“人往哪里去”,積極探索立業樂業的康莊大道。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峰回路轉。從自發轉移的“盲流”,到有組織輸出的“導流”,再到返鄉創業的“回流”,從“百萬大軍出太行”到“千萬大軍回家鄉”,從走出去的“無助、無奈”到走回來的“豪情、豪邁”,河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正悄然改變著勞動力的流向。目前,全省外出務工人員,省內就業已經超過跨省就業的人數,千百萬河南鄉親在家門口圓了就業夢。
城鎮勞動力就業形勢持續向好。伴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大潮,“統包統配”的“鐵飯碗”被打破,“三結合”的方針緩解了就業壓力,“再就業工程”解決了“下崗職工”的生活生計,以“市場調節”為主導的積極就業政策推動就業形勢持續向好。“十一五”期間,我省城鎮新增就業64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
城鄉就業創業能力持續提升。全民技能振興緊鑼密鼓,勞動者技能大幅提升,人力資源優勢初步顯現,“林州建筑”、“長垣廚師”、“遂平家政”等帶有濃郁鄉情的勞務品牌享譽國內外;全民創業迸發活力,打工族變身“小老板”,大學生成長為“CEO”,小額擔保貸款為創業者注入“第一桶金”,發揮了帶動就業的“滾雪球”效應,中原大地正在成為一方充滿希望的創業熱土。
迎難而上,勇于擔當,河南就業工作緊隨時代步伐,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
(六)新發展帶來新情況,新階段面臨新問題。心系民生,情牽就業,我們在體味求職的艱難,我們在聆聽百姓的心聲:
浸潤著父母“望子成龍”的冀望,凝結著個人“十年寒窗”的奮斗,承載著國家“少年強則國強”的期望,高校畢業生在苦苦尋覓屬于自己的崗位,他們往哪里去?
希望早日擺脫“候鳥”式的命運,希冀獲得更多平等的就業機會,靠勞動實現人生價值,進城務工人員盼望融入城市,他們往哪里去?
背負著“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重擔,面對著狹窄的就業渠道,家庭沒有收入,生活舉步維艱,“就業困難人員”這些最需要幫助的人,他們往哪里去?
要解決的就業難題還遠不止此。
人民群眾渴望穩定就業,但就業結構性矛盾凸顯,促轉型任務艱巨。一邊有人沒事干,一邊有事沒人干,“就業難”和“招工難”并存。
人民群眾渴望平等就業,但城鄉差距涇渭分明,就業機會不均等,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低,統籌就業亟待提高。
人民群眾渴望體面就業,但勞動關系復雜,維權渠道不暢,就業質量不高。“黑職介”屢禁不止,坑騙求職者現象時有發生;無良企業“欠薪”“逃薪”,勞動者苦不堪言。
(七)面對人民群眾的新期盼、新要求,我們反躬自問,深刻剖析,促進就業的工作方法有待提高,就業工作領導方式亟待改進。
比如,有的地方沒有把促進就業擺上優先位置,就業工作投入不足,重GDP指標,輕就業增長;有的地方對就業形勢的復雜性、就業工作的艱巨性認識不足,缺乏憂患意識,重眼前事務,輕長遠謀劃;有的地方就業工作辦法不多,措施不力,重安排部署,輕工作落實;有的地方就業創新意識不夠,就業工作靠老經驗、用老辦法,重循規蹈矩,輕改革創新。
(八)問題是工作的方向,問題是突破的關鍵。透過表象,深入思考,對河南的就業工作,我們作出以下幾點理性判斷:
對就業形勢不能誤判。不要因為市場上出現了招工難現象,就認為就業問題已基本解決,從我省勞動力總量看,供大于求的矛盾將長期存在。
發展并不必然帶來就業增長。不同的發展方式和不同的產業結構,帶動就業的效應亦不同。要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避免“無就業的增長”。
指導就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據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力等不同求職群體的需求,加強分類指導,引導求職者正確認識就業形勢,準確把握自我,轉變就業觀念,提高公共就業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就業工作牽一發而動全身,抓住這一關鍵環節,就可推動多方面工作順利開展。省長郭庚茂指出:必須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努力實現就業形勢穩中有進。
解決就業難題,我們壓力大任務重,決不能掉以輕心;解決就業難題,我們艱難前行,使命重大。
(九)破解“人往哪里去”,實現充分就業,加快發展是出路。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發展是第一要務,離開發展,充分就業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建設中原經濟區是全省人民合力推進的事業,也是造福全省人民的事業。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形成中原經濟區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建設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是千載難逢的重大發展機遇。我們要把擴大就業的理念擺在優先位置,緊緊抓住機遇,在加快發展中創造就業機會,擴大就業規模,形成發展拉動就業、就業促進發展的良性互動局面。
要注重做大做強企業規模,擴大經濟總量,還要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和小微企業,努力擴大就業容量;要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提高產業層次,吸納高素質、高層次人才就業,還要發展服務業,特別是家庭服務業,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城鎮困難群體就業。
(十)破解“人往哪里去”,實現充分就業,政策導向是關鍵。
促進就業要有好政策。制定產業、財稅、金融投資等政策,要把促進就業增長作為穩增長、保民生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政策設計要切合實際。宏觀經濟復雜,就業形勢嚴峻,就業任務艱巨,我們要審時度勢,積極應對,科學決策,把握規律,方能更好地完善就業政策體系。
政策利好要重在落實。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督促檢查到位,貫徹落實到位,消除“棚架”現象,發揮政策的領航、護航作用,引導就業、保障就業、推動就業,讓更多的就業人員和用人單位享受到優惠政策的陽光。
(十一)破解“人往哪里去”,實現充分就業,提升能力是前提。
沒有金剛鉆,攬不到瓷器活。有沒有技能,就業質量大相徑庭。現在就業難,難就難在勞動者缺少技能,難就難在崗位技能要求高。
推進全民技能振興工程,要提升全民職業技能,打造勞務品牌、技能品牌,走技能就業之路;要打造職業教育“航母”,打贏職業教育“攻堅戰”,提升人力資源素質,走素質立業之路;要積極培育人力資源優勢,吸引產業轉移,擴大就業,增加收入,把人口壓力轉化為促進發展的優勢。
(十二)破解“人往哪里去”,實現充分就業,創業帶動是抓手。
創業是就業的“播種機”,抓住了創業,就找到了帶動就業“金鑰匙”,找到了富民強省的“切入點”。
播灑創業火種,形成創業燎原之勢。要弘揚創業文化,營造創業濃厚氛圍,降低創業門檻,推動創業主體各顯其能、各展風采。
培育創業沃土,為創業者插上騰飛的翅膀。要用培訓打造創業“夢工廠”,用小額貸款打造創業“加油站”,用創業園區打造創業“孵化器”,在中原大地形成爭創業、促就業的生動局面。
(十三)破解“人往哪里去”,實現充分就業,完善服務是保障。
讓老百姓就業更方便。順應老百姓的就業需求,完善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和就業信息對接等就業服務,為老百姓就業當好“顧問”、扮好“紅娘”,讓公共服務網絡覆蓋鄉村社區,讓城鄉勞動者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高效的就業服務。
讓老百姓就業更順暢。拓寬大學生到城鄉基層、中小企業的就業渠道,引導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借助產業集聚區、專業園區建設,幫助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多渠道開發公益性崗位,幫助“4050”人員、失業人員、失地農民、退役軍人、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就業,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
讓老百姓就業機會更均等。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實行城鄉平等的就業政策,完善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城鄉勞動者自由流動、平等就業。
讓老百姓就業更體面。降低進城落戶門檻,幫助他們實現在城鎮有工作、有住所、有社保、子女有學上的愿望,推動進城務工人員市民化;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打擊“黑職介”、“黑中介”,規范用工行為,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使他們勞有所得、勞有所獲。
(十四)就業關乎民生,反映民意,連著民心,凝聚民力。
通過不懈的努力,在中原大地形成發展與就業的良性互動機制、積極的政策促進機制、人力資源素質提升機制、創業帶動就業機制、公共就業服務保障機制,讓廣大城鄉勞動者實現充分就業、平等就業、體面就業,中原經濟區必將活力四射、魅力無限。
(十五)宏偉藍圖催人奮進,業興人和共建共享。
億萬中原兒女,用勤勞的雙手,播灑辛勤的汗水,克難攻堅創業,眾志成城興業,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的宏偉大業必將成為美好現實!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