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君毋勸酒
摘要: 張承訓“勸君金曲卮,滿酌不須辭。”“勸君今夜須沉醉,今宵莫話明朝事。”“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中國有源遠流長的酒文化,
張承訓
“勸君金曲卮,滿酌不須辭。”“勸君今夜須沉醉,今宵莫話明朝事。”“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中國有源遠流長的酒文化,古人對于喝酒、勸酒可謂登峰造極。夏桀酒池牛飲,商紂酒池肉林,劉伶“以酒為名”,阮籍60日大醉,李白自稱“酒仙”,“一杯一杯復一杯”。
今人喝酒、勸酒一點也不比古人差。據日前一雜志報道,有縣委書記說:跑項目時,喝一杯酒,人家給10萬元,他就連喝了28杯。前不久,筆者曾親自聽一鄉黨委書記說:在爭取資金時,對方說喝一杯酒給1000元,他就連喝了100杯。
喝酒的理由可謂五花八門。接風洗塵喝,婚喪嫁娶喝,升官發財喝,生辰壽誕喝,親朋相聚喝,迎來送往喝,生孩子喝,跑項目也要喝。《世說新語》記載了一個喝酒人的故事,喝酒的理由可謂絕妙。“劉公榮與人飲酒,雜穢非類。人或譏之,答曰:勝公榮者不可不與飲,不如公榮者不可不與飲,是公榮輩者不可不與飲,故終日共飲而醉。”
酒真是魔力無窮!綁架了古代帝王、詩人、名士、今日的官員及蕓蕓眾生。
“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果真如此么?據有關資料記載,長期過量飲酒可以引發數十種疾病。在短時間內狂飲可使人酒精中毒,致人死亡。在現實生活中,喝死人的現象時有發生,更有醉酒駕駛者造成車毀人亡的慘痛悲劇。喝酒喝出的不是“年輕”,而是人禍、車禍、社會悲劇。
古人也明白,嗜酒酗酒不是什么好事。“一日飲,一日醉,一日病酒。”“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貪杯好飲,小可誤事,大可亡國。周朝鑒于夏、商統治者嗜酒無度、無德亡國的教訓,在王朝內設置了“酒正”。針對宴席上醉而失禮的情況,設立“酒監”,制定“酒禮”,以此節制和約束飲酒,防止飲酒帶來的弊端。明代等王朝在清明時期,亦有禁酒令。
但嗜酒者與酒親,不但自己豪飲,而且勸人必飲,不顧酒的危害,不管別人酒量如何,一定要把對方喝倒才覺痛快,才能表達心情。
眼下,春節雖過,喝酒之風依然大盛,很多人酒場一場連著一場。在此,奉勸各位酒友,在推杯換盞之時自我珍重,喝出健康,喝出文明,切勿“牛不喝水強按頭”。
勸君毋勸酒!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