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的“美”很不一樣
摘要:從元代朱德潤(今河南商丘睢陽區人)筆下清幽的山水,到清代“雪苑六子”之一的宋犖(今河南商丘人),再到如今一批從商丘走向全國的知名畫家,千年藝脈,薪火相傳。“以前靠畫虎吃飯,如今靠畫虎迎客,家家戶戶的‘老虎飯’越吃越香!”
近日,河南商丘迎來一場場藝術盛宴。從“翰墨繪商丘”書法展、“鄉土情深”油畫展,到“百虎圖”精品展,各類展覽吸引了眾多游客和市民駐足欣賞。
“如今這樣濃厚的藝術氛圍,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劉杰感慨萬千,“10年前,商丘美術在河南還排不上號;10年工夫,竟一路躥紅。以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為例,商丘入選了34件作品,單是漆畫就占了12件,成績斐然。”
蝶變何以發生?近日,記者深入商丘找尋答案。
扎根人民的藝術打動人心
商丘古稱宋國,《淮南子》中早有“宋人善畫”的記載。“商丘這片土地自古便浸潤著藝術靈氣。”商丘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王保起說。從元代朱德潤(今河南商丘睢陽區人)筆下清幽的山水,到清代“雪苑六子”之一的宋犖(今河南商丘人),再到如今一批從商丘走向全國的知名畫家,千年藝脈,薪火相傳。
走進商丘美術館,前來參觀的市民絡繹不絕。“看,這就是俺們村南頭的那棵樹!”“這不就是咱們商丘古城嘛!”……
“藝術只有扎根人民,才能真正擁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商丘師范學院副教授、青年畫家劉明玉感慨。春節返鄉時,家鄉梆子戲臺下的煙火氣深深觸動了她——老人眼角的笑紋,孩童踮腳時的亮眸,全被她“揉”進漆畫《鄉音笑語》中。
縱觀商丘入選第十四屆全國美展的作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得到了生動體現。王保起的中國畫《黃河岸邊是家鄉》以俯瞰視角切入,將雪后豫東平原的磚混民居、水塔、風電機、太陽能板、黃河故道灘涂等盡收畫中,勾勒出一幅鄉土與現代交融的家園圖景。“我想通過村容村貌與基礎設施的變遷,展現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偉大成就。”他說。
讓有才華的擔當者站到舞臺中央
“文藝事業要永葆生機,必須打破論資排輩的枷鎖。”商丘市文聯主席劉瑞芳在談及培養美術人才時說,“要讓真正有才華、有擔當的文藝工作者站到舞臺中央。”
以商丘市美術家協會換屆為例,在新當選的12名主席團成員中有三分之二是新面孔,70后和80后藝術家占比超80%,本科學歷者達到90%,體制外專業畫家占三分之一。“這支高學歷、年輕化、專業化的隊伍,為商丘美術帶來了新活力。”新當選的商丘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付萬全感慨。
在商丘入選第十四屆全國美展的作品中,最亮眼的當數漆畫。
走進商丘師范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程安營的漆藝工作室,一幅長達13米的漆畫正在創作中。畫中猴子的形象取法宋畫意蘊,技法上則運用了難度極高的堆塑工藝。程安營介紹:“色彩、構圖皆傳承大漆特性,讓古老傳統在當代語境中自由‘呼吸’。”
這樣的傳承并非個例。記者了解到,該學院副教授李娟的漆畫工作室,自2011年掛牌至今,已培養出61名學生。
“人才是事業發展的根本和動力源泉。”劉瑞芳總結道,“接下來,商丘市文聯與商丘市美協將系統推進美術人才培養,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與吸納機制。”
美融入百姓生活
“美不應高懸于殿堂,而是要走到百姓身邊。”王保起感嘆道,“現在無論是在商場、廣場,還是村口大舞臺,經常能見到寫生創作、漆藝體驗和畫虎直播。美術走出展廳,逐漸融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當前,商丘正積極探索通過新媒體、數字技術和多元展覽等形式,讓“美”以更現代、更貼近生活的方式觸及公眾。
秋日的民權縣北關鎮王公莊村,青磚路蜿蜒伸展,白墻黛瓦間流淌著藝術氣息。這里,是“中國畫虎第一村”。國慶中秋期間,王公莊村推出的藝術活動十分有人氣:大師工坊里,游客屏息凝神學畫虎;“百虎圖”精品展前,人們駐足品味工筆虎的威猛靈動;文創市集上,虎形鑰匙扣、虎紋絲巾等賣到斷貨。夜幕降臨,虎文化主題晚會與長卷創作直播同步開啟,線上圍觀超60萬人次。
數據顯示,假期王公莊村游客量持續高位,畫作定制訂單較平日增長40%,餐飲、民宿等關聯消費突破35萬元。
“以前靠畫虎吃飯,如今靠畫虎迎客,家家戶戶的‘老虎飯’越吃越香!”村支書王建金笑著說。
(本報記者 丁艷 本報通訊員 仇繼輝)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