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門八卦半手拳非遺傳承人喬新永的守藝人生
摘要:談及如何將中華文化融入武術,喬新永說道:“中華文化為武術提供了精神內核與價值導向,而武術則以實踐方式詮釋了中華文化的深度與廣度。從哲學層面的道技合一到倫理層面的武德并重,再到審美層面的形神兼備、相互成就,使武術成為一種可感知、可踐行的文化形態。
記者 張 朝 文/圖 坎門八卦半手拳非遺傳承人喬新永。
喬新永帶領小學員們練功。
“習中華武藝,修百拳精華!銘禮德強體魄,苦練功惜年少!揚正氣戒浮躁!鑄武魂揚國威,保家國拒外敵!文武兼備,勵志攀峰。”9月6日早晨,在市區世紀廣場東側的喬永國術館,一場坎門八卦半手拳訓練課如期開始。八卦半手拳非遺傳承人喬新永和小學員們齊聲朗誦校訓,隨后在喬新永的指導下,兩人一組展開對練。
“哈!”“哈!”每次出招兒都伴隨著清脆有力的吶喊。這些平均年齡僅10歲的孩子,力求每個招式都做到精準,汗水浸濕了頭發,仍堅持認真練習。
身意合一 半手拳里見真章
坎門八卦半手拳是源自中原少林寺的少林派拳術,其技擊特點為“轉似輪旋、站如釘立、跳似輕飛”,拳法講究滾鉆出入、曲直相生,兼具攻防一體之妙。該拳種于清朝末年傳入河南汝南,經長期發展已成為當地代表性傳統武術,其套路緊湊敏捷,注重手眼身法步與心神意念的協調統一。該拳是一套內容豐富的武術體系,涵蓋拳術類、兵器技法類、套路技法類等領域。
薪火相傳 傳統功夫耀三省
喬新永,汝南縣水屯鎮喬廟村人,自幼熱愛武術,聰明好學、悟性很高,8歲正式踏入武術之門,擅長傳統武術、傳統閃打、傳統器械、白手奪兵刃及硬氣功、養生氣功、腹壓千斤、鐵頭功、鐵腿功、鐵喉功、少林鐵布衫等。
喬新永不僅學到了武藝,更學會了做人。武術已經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喬新永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這套傳統武術已推廣至安徽、山東等地。
剛柔并濟 非遺絕技驚四座
為發揚和推廣坎門八卦半手拳,2005年,喬新永創辦喬永國術館,傳授武藝。多年來,喬新永帶領弟子參加各類比賽、展演近千次,屢獲佳績。2023年,在四川峨眉山舉行的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上,其拳法以剛勁有力、迅捷威猛的風格奪得銀獎;2024年,在全國武術錦標賽中,一舉斬獲金獎,讓這門源遠流長的武術拳術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2025年5月,在駐馬店舉辦的第三屆坎門八卦半手拳非遺競武會中,喬新永展示了“雙風貫耳”“汽車過人”等絕技,通過青磚碎頂、汽車碾腹等高難度表演詮釋了“以柔克剛”的拳理精髓。活動吸引了全國12支武術流派參與,讓傳統武術進行現代化傳播,絕技表演引發廣泛關注。
武德立身 少年拳中見山河
中國武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華人民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坎門八卦半手拳不僅承載著少林武術的技擊智慧,更通過“武術進校園”等推廣活動,成為青少年強身健體與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
在喬永國術館訓練大廳,墻上書寫著《武德武禮》,時刻教導學員習武要崇禮修德,要有家國情懷。談及如何將中華文化融入武術,喬新永說道:“中華文化為武術提供了精神內核與價值導向,而武術則以實踐方式詮釋了中華文化的深度與廣度。從哲學層面的道技合一到倫理層面的武德并重,再到審美層面的形神兼備、相互成就,使武術成為一種可感知、可踐行的文化形態。這種融合不僅塑造了武術的獨特性,更讓中華文化在這項運動中得以鮮活傳承。”
看著小學員們刻苦練功,他的心中充滿了希望與期盼。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