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張俊亭:25載墨香育人續師魂
摘要:家菊說,書法不僅讓她的作業、卷面更整潔,還提升了她對古詩詞、古文的理解,文化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在他們的用心培育下,孩子們的書畫功底格外扎實:字體端莊秀麗,落筆力透紙背。她的兩個孩子在書畫班長期學習,看著孩子在筆墨間成長,她對張俊亭充滿感激。
記者 張朝
9月7日,遂平縣嵖岈山鎮文化路的墨香書畫學習班里,幾十名學生正專注練習毛筆字,教室里靜得能聽見筆尖劃過宣紙的聲響。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格外顯眼,他走在學生中間,觀察學生寫字狀態,時而俯身指點學生的筆畫技巧,時而手把手糾正學生握筆姿勢。看著孩子們沉靜練字的模樣,老者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展示作品。
這位老者是85歲的教師張俊亭。退休前,他是一名有著40年教齡的鄉村教師;退休后,他初心不改,創辦墨香書畫班,將教書育人的事業又延續了25年。“獻身教育、默默奉獻”早已刻進他的人生詞典。
張俊亭一生酷愛書畫藝術、新聞、文學,2006年創辦嵖岈山鎮老年書畫研究會、嵖岈山書畫院。他是市縣老新聞工作者協會、老區建設促進會、書畫協會和文明生活與本土文化研究會會員,其書畫、新聞、文學等作品在省、市、縣獲獎和被采用數百篇,有不少作品隨參展團到全國各地及海外展出并被入編書畫典藏和史冊,曾榮獲“德藝雙馨藝術家”“杰出書畫家”等稱號。
扎根山區40年
張俊亭是嵖岈山鎮紅石崖村蔡坪村人。雖因家貧只讀到小學四年級,但出身書香世家的他憑借良好的家庭教育,練就了扎實的文學、書法、繪畫功底,更因正直善良的品性,贏得了鄉親的信任。
1960年,20歲的張俊亭在村委工作中表現突出。當時山區文化落后,為讓村里孩子有學上,他主動請纓,克服重重困難創辦了紅石崖村第一所小學,并擔任第一任教師。
那時候的學校條件簡陋,他一人扛起多門課程——語文、數學、音樂、體育、書法、美術……每天像“走馬燈”似的在3個年級的講臺間穿梭。從家到學校3里多的路,他用雙腳走了41年,每天4個來回,從未間斷。
聚精會神。
除了傳道授業,張俊亭更把學生的安危和冷暖放在心上。為護住轄區8個村學生的上學路,他幾十年如一日背孩子過河、翻山;每月僅十幾元的工資,他總要擠出一部分給貧困學生買衣服、添文具,甚至墊付醫藥費。
在張俊亭的辛勤教學下,學校學生從最初的30多人增至近200人,教學班從1個擴至6個,教師也從1人增加到4人。他多次獲評縣級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教出的學生遍布各行各業:有的走出大山考上大學,成為國家干部、高級工程師;有的繼承他的事業,當上人民教師;有的投身軍營保家衛國;還有的回到鄉村,成為勤勞致富的帶頭人。如今,許多學生仍與他保持著聯系。一名學生曾為他賦詩:“一生純潔無瑕,歷盡教育生涯。精心培育后代,兩鬢染滿白發。腹中津津樂道,桃李遍及天下。奔赴各個崗位,為國奉獻年華。”
退而不休獻余熱
60歲退休后,張俊亭沒有選擇安逸養老,而是背起行囊、帶著干糧,開啟了自己制訂的一項“苦差事”——收集整理嵖岈山地區的文化歷史。這一干,又是10多年。
認真聽課。
為挖掘紅色故事,張俊亭行程萬里,尋訪數千位知情人,寫下12萬字的抗戰史料;為整理女媧補天傳說、獅象湖典故等鄉土軼聞,他梳理出280余處傳說,匯編成25萬字書稿。2015年,凝聚他心血的《紅石崖》一書出版,國務院原參事任玉嶺為其題詞“暢享山水秀扮美紅石崖”。書中收錄的《紅石崖風景區開發建設“十五五”規劃》《關于紅石崖山區開發森林公園的可行性研究建議》等文章,更為當地文旅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在采訪寫作的間隙,張俊亭始終放不下“教書育人”的初心。他發現許多山區的孩子對傳統書畫了解甚少,便創辦了墨香書畫班,教授孩子書法、繪畫技藝。
墨香浸潤25載
“教孩子傳統書畫,不只是教一門技藝,更是傳一種文化、育一種品格。”這是張俊亭常掛在嘴邊的話。在他看來,書法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至篆、隸、楷、行、草,繪畫的工筆與寫意,每一種字體、每一種風格,都承載著特定的歷史文化與民族精神。練習書法時,要全神貫注控制毛筆的力度、速度;繪畫時,要細致勾勒線條、搭配色彩。長期練習下來,孩子們面對事情時更加沉穩、專注。書法創作中,孩子可以根據理解變形、組合字體;繪畫時,能憑借想象描繪奇幻場景,創新思維在自由創作中不斷提升。從筆畫寫不好到字體工整,從色彩不協調到畫面和諧,每一次進步都需要堅持。克服困難的過程,讓孩子們養成堅韌的毅力,也在成就感中增強自信。
25年來,墨香書畫班從未中斷,累計培養了千余名孩子。許多學生帶著書畫技藝進入更高學府,有的成為書畫教師,有的在高校任教。
曾在書畫班學習的少華,如今是一所武警學校的武術教練組組長。10多年前,父母(鎮上賣油膜的夫婦)將他送到張俊亭身邊,學習書畫。后來,他還堅持習武。如今,他文武雙全,每次回鄉都會去看望張俊亭。“是張老師帶我走進書畫的天地,讓我感受到了世間的美好。”他說。
15歲的女孩家菊已在書畫班學習8年,寫得一手清秀俊逸的趙孟頫楷書。“寫書法的時候,心會特別靜,能遠離浮躁。”家菊說,書法不僅讓她的作業、卷面更整潔,還提升了她對古詩詞、古文的理解,文化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85歲堅守講臺
如今,85歲的張俊亭依舊堅守在書畫班的講臺前。在黑板上,他用漂亮的板書寫出剛勁有力的漢字,逐筆逐劃講解書寫要點,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聽著。
為了更好地教導孩子,張俊亭還聘請了兩位資深書畫老師擔任助教,一同守護這份文化傳承。在他們的用心培育下,孩子們的書畫功底格外扎實:字體端莊秀麗,落筆力透紙背。
“帶孩子最好的方法是‘文化帶’,讓孩子跟著張老師研習傳統書畫,對孩子的性格、品德培養和知識架構都有好處。”學生家長秦女士的話,道出了許多家長的心聲。她的兩個孩子在書畫班長期學習,看著孩子在筆墨間成長,她對張俊亭充滿感激。她說,張老師就像一只老黃牛,馱著這些孩童在書畫天地慢慢地優雅地前行。
從20歲創辦鄉村小學,到60歲挖掘鄉土文化,再到85歲堅守書畫講臺,張俊亭用一生詮釋了“教師”二字的重量。在他的筆下,寫出的是一撇一捺的漢字;在他的心中,裝的是一生一世的教育情懷。這方小小的書畫班,不僅是技藝傳承的課堂,更是他用愛與堅守筑起的、屬于孩子們的文化家園。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