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星橋看更美好的明天
摘要:在1945年的整個春季,栗源堡地區軍民憑借簡陋武器,先后取得明星橋四戰四捷、鐵爐泉郭家保衛戰勝利,殲敵數十人,徹底粉碎了日軍侵占宜章腹地的陰謀。
逕口村炮樓
明星橋航拍
郴州日報·今日郴州客戶端全媒體記者 陳莉 唐思思 羅澤輝
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栗源堡的長樂水與遼水交匯處,一座鋼筋混凝土新橋橫跨兩岸,橋欄上的功德碑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就是明星橋。
這座看似普通的鄉村橋梁,承載著一段烽火歲月的壯烈記憶,更見證著一個紅色鄉鎮的振興傳奇。
從木板橋到水泥橋的四次蛻變,橋墩上的每一道刻痕都記錄著宜章人民“不畏強敵、迎難而上”的精神傳承,也丈量著這片土地從戰火硝煙走向繁榮振興的堅實步伐。
烽火記憶:木橋上的生死保衛戰
1945年正月初五的清晨,栗源堡的年味還未散盡,一陣急促的銅鑼聲突然劃破長樂水兩岸的寧靜。
“鬼子來了!”隨著鄉長陳達德的呼喊,沿岸村民扶老攜幼向西岸轉移,抗日自衛隊員們則扛著土制武器沖向明星橋——這座當時僅由木板架設的交通要道。此刻,200多名裝備精良的日軍正從廣東坪石方向如餓狼般地撲來,妄圖打通連坪公路侵入宜章腹地。
“拆掉橋板!藏起渡船!”中共宜樂工委書記羅良名的命令斬釘截鐵。在村民的協助下,自衛隊員們迅速拆除了明星橋的木板,將所有渡船隱藏在蘆葦蕩中。西岸的松林高坡上,十幾門“松樹炮”已架設完畢,這種用掏空的松木制成的土炮,填充著尖銳的廢銅爛鐵,是當地軍民的“秘密武器”。當日軍抵達東岸開闊的稻田時,等待他們的是空無一人的村莊和斷橋阻隔的河流。
日軍分隊長揮舞軍刀下令架炮轟擊,炮彈落在西岸戰壕前的空地上,激起陣陣塵土卻未造成實質性殺傷。羅良名抓住時機大喊:“放!”剎那間,“松樹炮”齊鳴,鐵片如雨點般飛向敵群。起初日軍不以為意,直到幾名士兵被鐵片擊中,傷口流出墨黑血液,在地上痛苦翻滾才驚慌失措。這種土炮填充的生銹金屬碎片含有劇毒,進入人體后迅速引發感染,日軍還沒弄清狀況就已死傷20余人,只得狼狽退回坪石據點。
這僅是明星橋保衛戰的開始。
在接下來的4個月里,日軍先后于3月27日、4月12日兩次增兵進犯,都被自衛隊依托有利地形和“松樹炮”擊退。最慘烈的戰斗發生在5月10日,3000名日軍繞道偷襲遼水河逕口文星橋,在鐵爐泉和郭家村遭遇頑強抵抗。
當時自衛隊員王興古帶領村民退守炮樓,用鳥銃、梭鏢與日軍展開巷戰。日軍久攻不下,竟縱火焚燒炮樓,危急時刻,湘南抗日自衛隊栗源大隊和千余名聯防隊員趕到,軍民合力將敵擊退。這次保衛戰雖殲敵30余人,卻有45名村民和自衛隊員犧牲,12間房屋被燒毀,成為宜章抗戰史上永遠的傷痛。
“那場仗,打出了‘宜章人民不好惹’的威風!”82歲的中共宜章縣黨史辦首任主任吳緒斌曾如此感慨。
在1945年的整個春季,栗源堡地區軍民憑借簡陋武器,先后取得明星橋四戰四捷、鐵爐泉郭家保衛戰勝利,殲敵數十人,徹底粉碎了日軍侵占宜章腹地的陰謀。
精神傳承:血脈里的紅色基因
清晨的陽光透過薄霧灑在明星橋上,栗源社區居民、64歲的周次寧像往常一樣坐在家門口和鄰居閑聊。
“時代發展了,橋加固了,出行更方便了。沒有前輩的流血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日子,更要世代傳承明星橋保衛戰的紅色精神。”家住橋頭第一戶的周次寧,家中墻上珍藏著2017年8月1日與橋的合影。
周次寧回憶,每逢重大節日舉辦活動,村里的老百姓都喜歡到橋上拍照留念。
對村民而言,橋的模樣在變,傳承紅色精神的初心不變。
這座橋早已融入村民的生活。橋上,行人趕集、孩童上學、青年遠行,它默默送迎村民,見證著日常的煙火氣。同時,它更融入了當地村民的血脈。
宜章五中學生陳立薇剛參加完講述同村長征先鋒陳光事跡的演講比賽,乘車經過明星橋回家。她說:“明星橋是抗戰烽火的見證,是紅色基因的烙??!每次路過,都能感受到先輩的力量。展望未來,這座橋連接著過去與明天,激勵我們傳承精神,接力奮斗,在新時代架起更堅固的強國之橋!”
如今,明星橋早已超越交通設施的物理屬性,無言見證著栗源鎮在紅色基因滋養下的振興傳奇。
時代新篇:英雄橋看振興圖景
明星橋歷經了4次蛻變:從抗戰時期的木橋,到新中國成立后的砂石橋,再到改革開放后的瀝青路,直至如今村民捐建的鋼筋混凝土新橋,每一次變遷都折射著時代的進步軌跡。
站在橋上,栗源的生機盡收眼底:向東,甘棠灣—石波潭連接線車流不息,將萬畝臍橙產業園的鮮果運往全國,縮短了外銷距離,串聯起產業帶;向西,配合郴州旅發大會整治的107國道煥然一新,新驛站“打卡點”、修繕的古村居、沿路花卉裝點出嶄新面貌。
“從昔日的抗戰熱土到今日的振興標桿,栗源鎮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文化繁榮的新貌,續寫著‘不畏強敵、迎難而上’的篇章。”栗源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鐘溪潤信心堅定。
2024年,栗源鎮GDP達13.69億元,農民人均收入21053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8347萬元,烤煙種植超1550畝,臍橙種植超9600畝,一幅產業興旺、人民安居的畫卷正在鋪開。
從硝煙中挺立的英雄橋,到鄉村振興的幸福橋,明星橋的故事里多了臍橙的清香、國道的繁忙與青年的誓言。這座橋,鏈接著不能忘卻的過去,也支撐著栗源鎮以紅色鑄魂、綠色發展,堅定地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