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縣:文明沃土綻放幸福之花
摘要:從“創文”到“守文”,從城市文明到人的文明,泌陽縣的實踐證明:當文明創建與民生需求、群眾期盼同頻共振,城市就能在精神沃土滋養下,綻放出恒久的幸福之花。
記者 劉金霞 王永良 實習生 崔嬌皎 文/圖
泌陽縣月兒灣公園。
一灣泌水穿城過,兩岸新風拂面來。當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的獎牌落戶泌陽縣時,這座豫南小城用三年奮進足跡,寫下“以文明為筆,繪就幸福底色”的動人篇章。從老舊小區蝶變到文明實踐活動蓬勃開展,從環境潔凈有序到凡人善舉成風,泌陽縣將文明創建深植民生土壤,讓“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化作市民觸手可及的幸福。
破繭之變
從“民生痛點”到“幸福支點”
8月3日上午6時,月兒灣公園內,退休教師王秀蘭和姐妹們在健身步道上跳舞。“三年前這兒還是臭水溝,現在成了‘城市會客廳’。”這處120畝公園的“逆襲”,是泌陽縣創文的生動印記。
創文伊始,泌陽縣便將“民生清單”列為“攻堅清單”:716條背街小巷升級,使幸福巷這樣的“臟亂差”華麗變身為藝術畫廊。在銅山湖大道施工現場,曾有居民擔心施工影響出行,指揮部當即調整方案,采取“半幅施工+臨時通道”模式,同步推進人行道綠化,如今這條雙向6車道的景觀大道,成了連接新老城區的“民心路”。
“以前下大雨就得蹚水出門,現在雨停路干,連輪椅都能暢行無阻。”家住花園街道的殘障人士張大哥,對改造后的無障礙設施贊不絕口。泌陽縣在創文中秉持“繡花功夫”,打通了5條斷頭路,在主次干道增設371塊道路指示牌、150處監控設施,在學校周邊設置減速帶,在菜市場周邊規劃臨時停車位。交警部門和志愿者在早晚高峰值守路口,讓“車讓人、人守規”成為街頭常態。
城市的溫度藏在細節里:城市書房內讀者專注閱讀,環衛工“愛心驛站”熱水熱飯,社區養老中心的專業服務……這些“便民觸點”,是文明最溫暖的印記。
實踐之力
從“陣地建設”到“精神共鳴”
南楊莊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內,非遺傳承人的講述引來陣陣掌聲。這個曾矛盾頻發的社區,靠著實踐所墻上的活動日歷成了“和諧樣板”,多樣活動讓居民從“旁觀者”變“參與者”。
377個遍布全域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構建起“15分鐘文明實踐圈”。“智慧助老”教會老人用手機,“黃手環行動”配備防走失設備。
志愿服務是鮮活載體。清晨的免費愛心粥屋前隊伍有序,高考季“愛心送考”車穿梭城鄉,疫情期間志愿者挺身而出。該縣10萬名“紅馬甲”,如蒲公英般播撒全城。
“以前農閑打牌,現在跟志愿者學技術、搞衛生。”馬谷田鎮河南村陳大姐笑著說。志愿者請專家指導種植,荒坡變果園,既增收又美觀。目前,該縣已培育出國家級文明村2個、省級文明村5個,“五美庭院”“紅白理事會”等讓文明新風吹遍鄉間。
人心之向
從“城市榮譽”到“生活方式”
每周五“清潔家園”行動,是泌陽人的約定。3000多人自帶工具上街。“看到別人幫我,也想做點啥。”商戶王磊的超市門口總放著公益雨傘。
這種自覺源于榜樣引領。泌陽好人館內,16位“中國好人”事跡熠熠生輝:堅守山村40年的教師張玉滾,創辦“愛心小院”的李娟……“以前覺得英雄遠,現在覺得好人就在身邊。”市民劉艷受“河南好人”趙俊方影響,加入捐資助學隊伍。
文明創建深刻改變行為:居民自發成立“巷長”守護家園,學校“小手拉大手”促守禮,企業“誠信商戶”樹新風。雙廟街鄉閻洼村紅白理事會簡化宴席標準流程,省錢又省心獲村民認可。
暮色中的泌水河,倒映著華燈與笑臉。從“創文”到“守文”,從城市文明到人的文明,泌陽縣的實踐證明:當文明創建與民生需求、群眾期盼同頻共振,城市就能在精神沃土滋養下,綻放出恒久的幸福之花。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