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庫:追隨萬里不改初心 甘灑熱血堅守信仰
摘要:出獄后,孫繼庫依然牢記使命,繼續前往江西瑞金尋找黨組織。1986年,原中原局印刷廠廠長、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齊光在北京接見老區代表時,深情撰文悼念孫繼庫以作紀念,同時題詞“孫繼庫同志犧牲處”。2003年清明節,民政部門懷著莊嚴與敬重,重新為孫繼庫烈士立了墓碑。
記者 張朝 梁靈芝
孫繼庫,蘇聯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雙料黨員,為了革命事業,他從蘇聯輾轉到東北,又從哈爾濱走到瑞金,追尋中央紅軍的腳步,走過了一個人的“長征”。他先后在延安中央印刷廠和“小延安”竹溝工作,在“竹溝慘案”中壯烈犧牲。
孫繼庫1893年出生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縣。因家境貧寒,14歲便隨親友前往海參崴,在一家俄國印刷廠當童工。1920年加入蘇聯共產黨,曾任蘇聯共產黨支部成員。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孫繼庫懷著滿腔熱血回到家鄉并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偉大洪流。1933年1月,因上海白色恐怖加劇,中共臨時中央從上海遷入江西瑞金。1934年,孫繼庫在奉命前往江西中央蘇區的途中,被國民黨逮捕,直到西安事變后才被釋放。
出獄后,孫繼庫依然牢記使命,繼續前往江西瑞金尋找黨組織。然而,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在1934年10月就已撤離江西蘇區,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到達陜北。孫繼庫對這些震驚中外的大事件全然不知,又不便打聽,只憑著一腔忠誠,邊走邊打探。他喬裝成乞丐,一邊乞討,一路追蹤,依據國民黨報紙的公開報道,沿著中央紅軍長征的路線,從江西尋至貴州,又從貴州追到甘肅,沿著工農紅軍長征的路線苦苦追尋。
至1937年夏天,他追蹤到甘肅東南時,在一個連隊的墻上看到列寧和斯大林的畫像,看官兵都穿著中山裝,戴著青天白日帽徽,他百思不得其解,國民黨的部隊怎么掛著無產階級導師的畫像呢?試探著問一位老戰士才知道,原來這就是共產黨、毛主席領導的部隊,為了團結抗戰,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萬里追蹤尋不見,相逢卻是眼前人,他激動萬分,握著這位老戰士的手緊緊地,久久地,只說了一句話“我可找到你們啦!”孫繼庫很快抵達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回到革命隊伍中,被任命為中央印刷廠工會勞動保護部部長。
1938年,中央決定在確山縣竹溝鎮建立中共中央中原局,并著手建立印刷廠,于是,黨中央把在蘇聯印刷廠工作過的孫繼庫調到中原局工作,擔任中原局印刷廠工務科科長,后又兼任工會主席、技術指導。
他不畏艱難,勤奮工作,用在蘇聯學來的先進技術,不斷地改進工作,提高效率,本來一個工人8個小時只能包400本左右的書,經孫繼庫改進,可以包到3000本。當時普通工人的工資是6元,作為技術領頭人,孫繼庫卻主動把自己的工資由7元降到5元,是整個印刷廠、甚至竹溝根據地工資最低的。他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同志們的贊譽和愛戴,1939年11月,竹溝慘案爆發,孫繼庫在身患疾病的情況下掩護同志們撤退,不幸被敵人殺害,時年47歲。
孫繼庫烈士犧牲在印刷廠南側約1.5公里處的一個大山嶺上,那里是確山、桐柏的分界線,如今名為牛屎大嶺。敵人退去后,村民們將孫繼庫就地埋葬。1986年,原中原局印刷廠廠長、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齊光在北京接見老區代表時,深情撰文悼念孫繼庫以作紀念,同時題詞“孫繼庫同志犧牲處”。1996年,毛家棚村的村民們將孫繼庫烈士的墓遷移到了如今的位置——中原局印刷廠舊址山腳下。2003年清明節,民政部門懷著莊嚴與敬重,重新為孫繼庫烈士立了墓碑。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