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顯:誓死抗日保家國
摘要:高培顯與朱冠英緊急召開會議,決定搶修工事,固守待援,與陳法寨百姓共存亡。他與朱冠英等人商議后決定:固守到第二天天黑后突圍,寧可流血犧牲也要掩護百姓安全撤離。天剛拂曉,日軍便從四面發起猛攻,炮彈呼嘯著轟塌了南門樓。
記者 張錕
他領導的抗日斗爭,在豫南大地播撒下正義的火種;他與百姓魚水情深的故事,至今仍在上蔡民間傳頌。他就是高培顯,一位從貧寒農家走出的愛國將領,在民族危亡之際挺身而出,率領部隊馳騁于鄂豫皖敵后戰場,用熱血與忠誠踐行著保家衛國的誓言。
1907年,高培顯出生于上蔡縣邵店鄉大高莊一個農民家庭。8歲,入私塾讀書。12歲,因家境貧寒無奈輟學。14歲那年,他投身馮玉祥部隊,開始了軍旅生涯。在軍營中,他吃苦耐勞、英勇善戰,從一名普通士兵逐漸成長為具備指揮才能的軍人。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高培顯在與日軍的浴血奮戰中屢立戰功,憑借過人膽識與軍事才能晉升為連長。然而,目睹國民黨部隊消極抗日的行徑,他內心的愛國熱忱與現實形成尖銳沖突。1944年3月,高培顯作出人生中最關鍵的抉擇——率部300多人毅然起義,脫離國民黨部隊,加入新四軍隊伍。這支正義之師被整編為新四軍獨立旅第五大隊,高培顯任大隊長,朱冠英任副大隊長,從此活躍在鄂豫皖敵后抗日根據地,成為插在敵占區的一把尖刀。
1944年5月,高培顯奉命率部進駐上蔡陳法寨。部隊在駐地廣泛宣傳抗日主張,幫助群眾解決困難,軍民魚水情日益深厚。
6月的豫南大地已是酷暑難耐,高培顯率部在汝蔡遂邊區敵后根據地展開凌厲攻勢。在一系列突襲戰中,部隊繳獲長槍百余支、機槍1挺、戰馬1匹,擊斃日軍4名(其中含1名軍官)、偽軍40多人,俘虜70多人,狠狠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捷報傳來,根據地百姓歡欣鼓舞,參軍支前的熱情愈發高漲。
上蔡城南尚堂偽鄉公所的30多名偽軍,長期魚肉鄉里、搶掠百姓,當地群眾恨之入骨。8月14日,趁偽軍開飯疏于防備之際,高培顯率部悄然包圍據點。戰士們如神兵天降,未發一槍便將全部偽軍俘虜,繳獲長槍36支、手榴彈百余枚。
高培顯深知,抗日斗爭離不開群眾支持。他始終保持與百姓的緊密聯系,群眾也主動配合部隊偵察敵情、傳遞情報,形成了一張覆蓋敵后的情報網。在打擊日偽軍的同時,高培顯還堅決維護群眾利益,將敵偽搶掠的糧食分給當地群眾,百姓們無不歡欣鼓舞。
1944年12月21日,高培顯獲悉駐守河南中部的日偽軍正向湖崗寺一帶集結,隨即決定攻打湖崗寺據點。25日晚,他派遣主力三連和機槍連執行任務。不料,主力部隊尚未返回,西平、上蔡、汝南、遂平、項城5縣的日軍300多人和1000多偽軍已重兵包圍陳法寨。此時寨內兵力空虛,形勢萬分危急。高培顯與朱冠英緊急召開會議,決定搶修工事,固守待援,與陳法寨百姓共存亡。
25日午夜,傳來主力部隊回師增援受阻的消息,高培顯知道突圍的希望愈發渺茫。他與朱冠英等人商議后決定:固守到第二天天黑后突圍,寧可流血犧牲也要掩護百姓安全撤離。天剛拂曉,日軍便從四面發起猛攻,炮彈呼嘯著轟塌了南門樓。高培顯、朱冠英帶領戰士們用土袋拼死封堵缺口,戰斗異常慘烈,戰士傷亡較大。
巡視陣地時,高培顯看到許多青壯年農民自發登上寨墻,憑借垛口用磚頭、石塊和農具參戰御敵;有的百姓冒著炮火送彈藥、抬傷員,一幕幕場景讓他感動得淚水直流。早晨7時左右,當高培顯帶領警衛員再次來到東寨門巡視戰況時,一顆流彈不幸擊中了他。這位37歲的抗日英雄轟然倒下,壯烈犧牲在他誓死保衛的土地上。
高培顯犧牲后,余部在朱冠英帶領下浴血奮戰,最終突出重圍,繼續堅持抗日斗爭。
這位從豫南大地走出的抗日英雄,用短暫而光輝的一生踐行了保家衛國的誓言。高培顯的英雄事跡,永遠鐫刻在河南人民的抗日史冊上,激勵著后人銘記歷史、奮勇前行。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