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地澆了嗎?
摘要:全省上下全力以赴引水調水、抗旱澆麥,有力減輕了旱情影響。這也用事實證明,只要我們在充分尊重大自然、掌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實施科學有效的措施,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實現糧食穩產增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王東亮
今年我省的階段性旱情牽動人心。河北暴雨成災,河南高溫干旱,一次次降雨與河南擦肩而過。7月20日—23日全省大范圍降雨,豫北、豫中部分地區旱情基本解除,但豫東、豫南旱情仍在維持。
為啥這么旱呢?
原因很多,最直接的有兩個:一是今年7月,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北跳至華北地區,雨帶籠罩河北。同時,副熱帶高壓中心區下沉氣流強力抑制云層形成,導致我省及安徽省等地被“捂”在高溫干旱中。二是今年攜帶大量水汽的臺風多在東南沿海登陸,路徑偏東,繞過中原。
我省3月至6月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8℃。高溫缺水導致病蟲害風險升高,部分地區夏玉米灌漿停滯、籽粒干癟,大豆豆莢干枯脫落。
轉眼立秋將至,全省秋作物已陸續進入生長發育中后期。距離收獲,秋糧還要經歷高溫、干旱、洪澇、病蟲害等多個“關口”。當前,抓住秋糧生產的關鍵期,抗旱保秋,乃當務之急。
農技人員要準確掌握作物生長情況,根據不同苗情地況,提出應對策略。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要帶頭進行科學澆水追肥,做好蟲害監測防治。水利、氣象等部門要大力協作,排查維修水利設施,想方設法調水引水,讓農民兄弟有水澆不斷檔。
近年來,極端災害天氣頻發,“旱澇急轉”頻繁出現。中國科學院一項研究表明,近50年中原地區干旱頻率上升52%。從長遠計,進一步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應是必須持續做好的一項艱巨工作。今年夏糧生產關鍵期,我省發生較重旱情。全省上下全力以赴引水調水、抗旱澆麥,有力減輕了旱情影響。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實現穩產高產。這也用事實證明,只要我們在充分尊重大自然、掌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實施科學有效的措施,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實現糧食穩產增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玉米、大豆等秋作物生長周期短,澆水、滅蟲、施肥,各項管理措施一定要緊鑼密鼓科學安排,每一項都要做到位!做到好!糧安天下,重任在肩,一點松懈不得。
責任編輯:姚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