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火口奪糧”的平凡英雄
摘要:作為“麥田守望者”,王振豪不只是在收獲,更是在傳承。從一個個“王振豪”身上,我們讀懂了這座“好人之城”的時代密碼:平凡者的堅守、尋常事的堅持,不斷傳遞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匯聚文明的洪流,構筑精神的高地,凝聚起砥礪奮進的磅礴力量!
□ 李丹丹
近日,確山縣“00后”農機手王振豪“火口奪糧”的事跡被央視新聞、今日駐馬店、駐馬店日報等報道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人們紛紛為這名確山小伙兒點贊:“王振豪,好樣的!”
當王振豪沉著冷靜地駕駛收割機在火勢迅速蔓延的麥田里成功劃出隔離帶,當未被大火吞噬的麥子被他爭分奪秒地搶收,這名25歲的確山小伙兒用樸素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危急時刻的挺身而出、什么是困難面前的勇于擔當。
王振豪的行為,并非出于偶然。他說,“我也是農民的孩子,看到一大片麥子被燒了,我就想著趕緊把沒燒掉的麥子收完,能少一點損失”,這份共情讓他在火情面前幾乎本能地沖向麥田。熱心腸的王振豪總是樂于助人,免費幫老人割稻并送回家、向遇到困難的鄉鄰伸出援手……這些在他看來是力所能及的事,也成為他自然而然的習慣。危急時刻的挺身而出,正是日常善意的自然流露,就像王振豪和他的父親所說,“只是做了該做的事”“既然遇到了,就得盡這個責任去救”,這些質樸的話語就像地里成熟待收割的莊稼,透著沉甸甸的分量。
這份質樸的擔當,深深根植于駐馬店這片精神文化的沃土。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厚重的傳統文化浸潤,使崇德尚禮、見賢思齊成為駐馬店人的文明底色。一個又一個優秀的天中兒女榮登“中國好人榜”的背后,是“好人之城”精神文明建設的厚積薄發:公園廣場的道德宣傳欄、街頭巷尾的暖心“志愿紅”、深入人心的“見賢思齊”風尚,讓“做好事”從選擇變成習慣,讓“當好人”從偶然成為必然。
作為“麥田守望者”,王振豪不只是在收獲,更是在傳承。當他說“我發現做這個行業挺有成就感的,守護糧食、顆粒歸倉,我很有動力”,我們看到的是新時代農民對土地的熱愛與敬畏,以及“多種糧、種好糧”的責任與行動。這份動力,與駐馬店“好人輩出”的精神同頻,與“崇德尚禮”的文脈共振。
凡人善舉、滴水微光,溫暖人心、遍灑芬芳。從一個個“王振豪”身上,我們讀懂了這座“好人之城”的時代密碼:平凡者的堅守、尋常事的堅持,不斷傳遞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匯聚文明的洪流,構筑精神的高地,凝聚起砥礪奮進的磅礴力量!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