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期兼職,謹防“幫信”犯罪
摘要:另一起案件中,大學生小美看到“商場代購員”招聘廣告,對方承諾日薪300元且包食宿。駐馬店市反詐中心呼吁,家長要加強對子女的反詐教育,學生自身需提高警惕,通過學校就業中心或正規平臺尋找兼職,堅決拒絕代收代轉資金、出租個人賬戶等灰色業務。
駐馬店網訊(記者 劉金霞)暑期來臨,大學生兼職熱潮涌動。近日,駐馬店市反詐中心發出警示:不法分子正利用學生求職心切的心理,精心設置“高薪輕松”的虛假兼職陷阱,引誘年輕人卷入“幫信”犯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幫信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仍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的嚴重違法行為。駐馬店市反詐中心披露的典型案例令人警醒:大學生小張為賺取外快,在網上應聘“發放小卡片”兼職,每晚在街頭投放印有“同城約會”字樣的涉黃卡片。他沒想到,這些卡片實為詐騙團伙的引流工具,背后鏈接的是虛假投資平臺。一周后,警方搗毀該詐騙團伙,小張因“為犯罪提供廣告推廣”被刑事立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此類行為最高可判處三年有期徒刑。
另一起案件中,大學生小美看到“商場代購員”招聘廣告,對方承諾日薪300元且包食宿。入職后,她被要求用個人銀行卡接收“采購款”并取現。首日取現15萬元,獲1500元報酬,第二天對方卻消失不見。隨后,小美等來的是警方調查——她的銀行卡已被用于轉移300多萬元詐騙資金。盡管小美辯稱“不知情”,法院仍認定其“應預見風險”,最終判處緩刑。
據駐馬店市反詐中心分析,“幫信”兼職往往披著誘人的外衣:“刷單沖榜”實為轉移贓款;“跑分洗錢”以高額傭金誘騙提供個人支付賬戶;“代購代銷”涉及虛擬貨幣等不明資產;“賬戶租售”則瞄準學生的手機卡、社交賬號。更令人擔憂的是,此類案件的受害者多為13—19歲社會閱歷淺、法律意識淡薄的青少年。
“人生沒有撤回鍵,一次‘兼職’可能毀掉一生前途!”駐馬店市反詐中心呼吁,家長要加強對子女的反詐教育,學生自身需提高警惕,通過學校就業中心或正規平臺尋找兼職,堅決拒絕代收代轉資金、出租個人賬戶等灰色業務。同時,建議求職者通過“企查查”等平臺核實招聘單位資質,切勿輕信“輕松高薪”的虛假承諾。用知識創造價值,莫讓青春誤入歧途。
責任編輯:姚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