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出系列舉措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摘要:就在剛剛過去的5月底,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教育部在京召開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舉措落實工作推進會,加快推進各項促就業政策落地見效,推進實施“國有企業招聘擴容計劃”和“百縣對百校促就業行動”,進一步挖潛拓展就業崗位,凝聚各地各部門工作合力,搶抓關鍵沖刺期。
強化就業優先導向 突出促就業實效
教育部推出系列舉措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新華社記者 王鵬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畢業生是促進就業的重要群體。
今年春季開學以來,教育部部署各地各高校抓住促就業工作攻堅期,印發系列政策文件,推出促就業增量政策舉措,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全力開拓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挖掘基層就業空間,做實做細就業指導幫扶等,全力促進2025屆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政策護航,強化就業優先導向——
當前,正值高校畢業生離校前促就業關鍵沖刺期,促就業工作應該怎么做?
不久前,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開展2025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沖刺”行動,加力挖潛拓展就業崗位,加強畢業生就業觀念引導,精準做好就業指導服務。
這是教育部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縮影。一段時間以來,教育部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化就業優先導向。
早在今年3月,教育部便印發通知,部署開展2025屆高校畢業生“春季促就業攻堅行動”,引導高校畢業生積極主動求職,加力加快就業工作進程。4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通知指出,對招用畢業年度及離校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社會組織,可參照企業享受一次性就業補助政策;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國有企業,延續實施一次性增人增資政策。
就在剛剛過去的5月底,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教育部在京召開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舉措落實工作推進會,加快推進各項促就業政策落地見效,推進實施“國有企業招聘擴容計劃”和“百縣對百校促就業行動”,進一步挖潛拓展就業崗位,凝聚各地各部門工作合力,搶抓關鍵沖刺期。
加力擴崗,全力拓展就業渠道——
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需要深入挖掘崗位潛力,多出實招硬招。
一方面,教育部推動各地持續拓展市場性崗位,促進人崗對接。充分發揮校園招聘主渠道作用,持續實施萬企進校園計劃,加大中小企業、民營企業進校招聘力度,主動邀請民營企業進校招聘,支持院系開展小而精、專而優的專場招聘活動。今年以來,教育部主動對接經濟大省和吸納就業大省,聯合行業部門和地方政府開展區域性“千校萬企供需對接會”和行業性“千行萬業系列招聘會”12場,直接提供崗位超35萬個。
此外,教育部還指導各地各高校深入開展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行動,不斷開拓就業崗位。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6日,全國2575所高校走訪用人單位46.2萬家,拓展崗位471.8萬個。
另一方面,教育部也指導各地積極拓展政策性崗位資源促就業。
例如,在加快推進政策性崗位招錄方面,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快推進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崗位招錄時間安排,確保8月底前全部完成。加大科研助理崗位開發力度,重點依托國家高新區、各地各級科技項目和創新基地平臺積極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在挖掘基層就業新空間方面,教育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積極推動合理增加“三支一扶”計劃,穩步推進“西部計劃”擴容,鼓勵地方根據實際需要開發教育、醫療、養老等基層項目崗位。
完善指導幫扶,突出促就業實效——
加強就業指導服務是教育系統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抓手,有助于畢業生明確職業意向、提早做好就業準備、提升就業競爭力。
為此,面向新興產業急需的知識和技能要求,教育部部署實施了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推動全國范圍內開設1000個微專業(或專業課程群)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助力畢業生補齊知識和技能結構短板,提升就業競爭力。
為做好困難群體畢業生兜底保障,教育部印發工作通知,實施2025年“宏志助航計劃”培訓,指導各地各高校通過開展線下集中培訓、線上網絡培訓和專場招聘等活動幫助困難群體高校畢業生提升就業能力、盡早落實去向。同時,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高校要認真落實“一對一”幫扶責任,對有就業意愿但尚未落實畢業去向的困難群體畢業生,建立實名幫扶臺賬,推薦3至5個匹配度高的有效就業崗位。
此外,教育部還注重強化畢業生就業觀念引導,深入開展就業育人系列活動,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舉辦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累計報名學生1507萬人。教育部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持續推出系列“互聯網+就業指導”公益直播課,截至5月19日面向2025屆畢業生共直播16場,累計觀看人次超過1516萬。
(新華社北京6月9日電)
責任編輯:姚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