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打贏“三夏”攻堅戰丨土地不會辜負每一個彎腰的人
摘要:日頭曬得地皮發燙,“麥子阿姨”攥了一把飽滿的麥穗輕搓了起來,麥芒輕輕刺著她的掌心,癢癢的,卻讓她心里格外踏實,“土地不會辜負每一個彎腰的人”。晚上,“麥子阿姨”在朋友圈曬出了麥田的照片,那片麥田閃耀著豐收的色彩,也是莊稼人生活的希望。“阿姨,真羨慕您,我也懷念家鄉的麥香了。”
□本報記者 李林 陳浩
“老鄉們,該回來割麥咯!”6月4日,“麥子阿姨”扯著嗓子喊收麥,那帶著鄉音的喊話,在麥香四溢的空氣中悠悠傳開。
“麥子阿姨”本名秦士芳,是位樸實的河南安陽農民,曾因一句“種完麥子就往南走”迅速走紅網絡,被網友親切地稱呼為“麥子阿姨”。
當天下午,日頭正曬,遠遠地,就瞧見“麥子阿姨”在地里忙碌的身影。
她叉著腰,草帽被熱風輕輕掀起一角,露出曬得黝黑的額頭,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不遠處,聯合收割機在麥浪中來回穿梭,發出陣陣轟鳴聲。
如今,這片田野的機收率穩定在99%以上,即便如此,仍有像“麥子阿姨”這樣的“老把式”手握鐮刀、堅守技藝,讓農耕文明的鮮活傳承為機械化浪潮增添一抹溫暖之色。“機器割麥是快,可麥穗里的那股子土腥味,只有親手割,才能真真切切地聞到,那可是咱莊稼人最熟悉、最親切的味道。”“麥子阿姨”說。
日頭曬得地皮發燙,“麥子阿姨”攥了一把飽滿的麥穗輕搓了起來,麥芒輕輕刺著她的掌心,癢癢的,卻讓她心里格外踏實,“土地不會辜負每一個彎腰的人”。
她微微仰起頭,對身旁的記者說道:“趕快嘗嘗,一年就這一回,可新鮮啦!”
話沒說完,手機響了。兒子發來一條語音:“媽!我明天趕回家收麥子!”“麥子阿姨”盯著屏幕,嘴角的皺紋聚成了花。
晚上,“麥子阿姨”在朋友圈曬出了麥田的照片,那片麥田閃耀著豐收的色彩,也是莊稼人生活的希望。
不一會兒,評論區就熱鬧起來:“阿姨等我,我也好想回去看看這片麥田!”“阿姨,真羨慕您,我也懷念家鄉的麥香了。”
眼下,安陽市小麥陸續進入收獲期。據統計,截至6月8日17時,該市已收獲小麥377.9萬畝。
麥熟時節,心中惦記著麥子的人可不少。許多在外打拼的老鄉們,紛紛踏上了回家的路。
和一眾老鄉一樣,早在今年4月,“麥子阿姨”就結束了在云南西雙版納的工作,早早返回了故鄉,她的理由很簡單,也很純粹——“土地始終牽著我的心,讓我放心不下。”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