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癥——大腦的過度保護機制
摘要:神經影像學研究顯示,焦慮人群的前額葉皮層(理性中樞)與杏仁核(情緒中樞)的神經連接較弱。臨床驗證有效的干預措施包括以下方面幫助大家緩解焦慮問題: 生理平衡技術。4-7-8呼吸法(吸氣4秒-屏息7秒-呼氣8秒)。用"可能性評估表"替代災難化思維。
(《柳葉刀》2023年數據顯示:約有31%的人群在一生中會經歷焦慮癥困擾。這種看似"想太多"的狀態,實則是大腦杏仁核過度激活引發的生理級聯反應:當遭遇壓力時,交感神經會驅動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反應,這種原始本能在遠古時期能幫助人類躲避猛獸,卻可能在工作會議前引發驚恐發作。
臨床上,焦慮癥存在顯著個體差異:
廣泛性焦慮。持續6個月以上的莫名擔憂,常伴隨肩頸疼痛等軀體化癥狀。
社交焦慮。對他人負面評價的災難化想象,80%患者存在視線恐懼。
特定恐懼。對封閉空間/尖銳物品等產生超出實際危險的恐懼反應。
神經影像學研究顯示,焦慮人群的前額葉皮層(理性中樞)與杏仁核(情緒中樞)的神經連接較弱。臨床驗證有效的干預措施包括以下方面幫助大家緩解焦慮問題:
生理平衡技術。4-7-8呼吸法(吸氣4秒-屏息7秒-呼氣8秒)。
認知重構訓練。用"可能性評估表"替代災難化思維。
漸進式暴露。在安全環境中分從低至高逐步接觸恐懼源。(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高松寅)
責任編輯:王捷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