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故鄉炊煙
摘要:身體雖然疲倦,但心里還是有一種滿足感,柴火有了儲備,生活便有了保障。平常誰家要是燉肉,那誘人的香味,隨著炊煙的蒸騰飄浮在整個鄉村的上空,讓人饞涎欲滴。曾幾何時,故鄉的炊煙不見了。現在的村莊,樓房林立、路燈通明、環境優美、車輛繁多,機械化的耕作讓農民減輕很多體力勞動;
文/東風
故鄉是游子思念的地方,因為那里有熟悉的身影、難忘的故事。
有一次,我在川西拍攝了一張夕陽西下時一個蒙古包冒著炊煙的照片,頓時使我想起了故鄉的炊煙。
我記得,小時候鄉村的冬天很冷,每次放學回來,手腳都被凍得通紅。回到家后,先到灶房烤火,等烤暖和了再回堂屋寫作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在農村生活的時候,村里都燒土灶,一天三頓做飯要燒不少的柴火。因此,收集、撿拾柴火也成了每家每戶的大事。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要為柴火而忙碌著、發愁著。在農村,柴火的來源很豐富,樹葉、樹枝、雜草、農作物秸稈等都可以成為柴火,有時候還要到很遠的地方去買煤,作為做飯的燃料。記得在讀高中的寒假期間,我就跟同村的大人到百里之外的西平縣拉過幾次煤。身體雖然疲倦,但心里還是有一種滿足感,柴火有了儲備,生活便有了保障。
那時,無論是春夏秋冬、無論是雨雪風霜、無論是逢年過節、無論是早、中、晚,家家戶戶都會有炊煙升起,形成一道農村特有的景象。
在晚風輕拂的黃昏,我喜歡看故鄉上空的炊煙。淡藍的幾縷炊煙,隨著風的吹拂變換著不同的形狀,一會兒向上、一會兒向下、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炊煙的近處是村莊,炊煙的遠處是田野,還有映著晚霞的天空,如同一幅鄉村水墨畫,常常讓我沉醉其中。
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家很窮,紅薯是我們的主要食材,偶爾也會有其他食材,如:玉米、大豆、高粱等,吃肉的時候很少,主要集中在春節。平常誰家要是燉肉,那誘人的香味,隨著炊煙的蒸騰飄浮在整個鄉村的上空,讓人饞涎欲滴。
長大以后,我便離開了故鄉,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回家。每回踏上故鄉的土地,走在熟悉的小路上,路過村莊時,那裊裊的炊煙從各家各戶的煙囪里升起,在半空中裊裊飄散,總是那樣讓人感到親切和欣慰。
最近幾年,退休后的我回故鄉的次數多了。曾幾何時,故鄉的炊煙不見了。由于治理環境污染的需要,農村已經開始使用燃氣灶做飯了。現在的飯菜也不再是填飽肚子,而是講究營養均衡了,雞鴨魚肉也是飯桌上的“常客”。農民已經脫貧致富,正朝著小康路上進發。
現在的村莊,樓房林立、路燈通明、環境優美、車輛繁多,機械化的耕作讓農民減輕很多體力勞動;空調的使用,使農舍冬暖夏涼;電視機、電腦的使用,使農民能夠了解外面的世界。通過網絡可以把農副產品銷往世界各地,足不出戶就有人上門收購農副產品,減少了很多環節,節省了很多體力勞動。那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時代已經過去,唯有不變的是淳樸善良、勤勞節儉的民風;是“和藹可親、鄉音難改”的鄉情。故鄉的巨大變化,撫慰了游子思鄉的心。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