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風易俗看西平 文明花開幸福城
駐馬店網訊(記者 許靜)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是該城市軟實力的重要體現。近年來,西平縣以打造“十縣建設”為目標,著眼移風易俗新氣象、文明西平正能量,整合資源,創新形式,豐富內容,持續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在潤物無聲中傳播新思想、培育新風尚。
敬老愛老暖人心 孝善文化看西平
慈孝文化潤民心,文明鄉風撲面來。 10月11日,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西平縣2024年“百歲老人千歲宴”敬老愛老移風易俗主題活動在西平縣民政局社會福利中心舉行,活動從當地100多位百歲老人中邀請10位百歲壽星代表參加,當10位百歲老人被兒孫推著輪椅到達現場時,現場掌聲雷動。老人們歡聚一堂,身著唐裝,笑意盈盈。
面對大家如潮水般的關愛和祝福,幾位百歲老人臉上笑開了花、笑出了激動的淚水,紛紛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大家為他們所做的一切,感謝自己孝順的兒孫們。與此同時,西平縣各鄉鎮通過多彩活動慶重陽,傳遞孝老親情。

讓孝善文化浸潤村莊每一個角落。西平縣100多位百歲老人,每人都有自己的“長壽秘笈”,大家從身邊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中傾聽著“孝老愛親”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潛移默化中得到孝善文化的熏陶和滋養,營造了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濃厚氛圍,匯聚成一股強勁的崇德向善正能量,感染更多的人去體味真、弘揚善、享受美。
桑榆不道晚,唯因孝德代代傳。西平縣將孝善文化作為推進基層治理的精神力量,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深入挖掘“百善孝為先”文化內涵,大力弘揚孝善孝道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豐潤的道德滋養。
村史館里說變遷 鄉村文明看西平
綠樹成蔭花滿蹊,屋舍儼然路暢通。10月金秋,走進西平縣的各個村史館,一幅幅濃縮的村莊歷史文明傳承畫卷和大自然的秋暉水乳交融。這里陳列著的老照片、舊農具、傳統手工藝品等,見證了鄉村的變遷與發展。這些充滿鄉土氣息的展品,不僅勾起了老一輩人的回憶,也讓年輕一代對家鄉推進移風易俗、倡導時代文明新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盆堯鎮于營村黨史館,承載著村史的展示功能,成為基層黨員干部、普通群眾溯源歷史、增強黨性、傳承文明、匯聚動力的黨課陣地。柏城街道皮莊社區村史館展示內容豐富,分為村情概況、黨魂融聚、姓氏源流、民俗民風、技藝傳承等部分,設有農耕、鄉村振興、移風易俗、歷史文化等展示區,全方位展現了皮莊社區的歷史、人文、自然、產業特色。董橋村鄉村記憶博物館在嫘祖鎮董橋村,館內收集整理了60余件實物和100余幅圖片,通過圖文并茂、實物展示的方式,把董橋村的歷史沿革、名人軼事、村規民俗等一一展現出來。
村史館作為傳承鄉村文化的重要載體,在移風易俗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成為全縣各村百姓勤儉創業、建功新時代的教育基地。通過展示鄉村的傳統美德、良好家風家訓,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村民們在參觀這些各具特色的村史館的過程中,感受著先輩們的勤勞、善良和智慧,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啟發。村史館還成為了村民協商議事的重要場所。在這里,村民們可以共同討論村里的大事小情,制定村規民約,推動移風易俗工作的深入開展。
西平縣村史館的建設和發展,為鄉村移風易俗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它不僅是鄉村歷史的“博物館”,更是鄉村文明的“新課堂”。
文化惠民潤心田 文明實踐看西平
加強宣傳引導,遍開文明之花。每逢節假日,西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圖書館、文化館及各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舉辦文藝匯演、電影展播、創意手工、戲曲專場、非遺展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動。豐富假日文化活動,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據統計,僅9月30日至10月7日,西平縣圖書館、文化館、鄉鎮(街道)文化服務中心開展文化活動共37場,其中線上活動6場,線下活動31場。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西平縣將進一步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及各級所站,加大文化投入力度,創新文化活動形式和內容,更加突出文化惠民、文化親民的特點,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升級,讓文化的陽光照亮群眾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婚喪嫁娶新風尚 移風易俗看西平
10月15日,走進西平縣宋集鎮宋集村,家家門前綠意盎然,道路平坦干凈,彩虹文化墻點綴村莊,不少村民在廣場嘮著家常,幸福寫在臉上。
西平縣多舉措推動移風易俗。環境整治無死角,為新人舉辦集體婚禮,樹孝老愛親典型,樹喪事簡辦典型,發揮紅白理事會作用,“厚養薄葬”良好風氣逐步形成。開展“節約餐飲示范單位”“節儉之星”評選活動,遏制“舌尖上的浪費”。

好人好標桿,溫暖一座城。西平縣有5人榮登“中國好人榜”,300余人榮獲“省市縣好人”稱號,評選文明家庭1.1萬余戶、移風易俗示范戶6000余戶。一個個扎根基層、默默奉獻的身邊榜樣,傳遞正能量,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建立“積分超市”積分激勵機制、結對分包聯動機制、監督考核機制等長效機制。在“積分超市”里,村民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等行為均被記入“積分存折”,激勵群眾以“德”換“得”。實行縣鄉村組干部包片、黨員代表包戶五級分包聯動機制,著力破解了低俗婚戀觀、索要炫耀高價彩禮、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問題,引領農村文明新風尚。
堅持原則糾“四風” 清廉文化看西平
在思路上求創新,在載體上求突破,以文明鄉風引領社會新風尚,以“清廉之筆”繪就鄉村振興美好畫卷。近年來,西平縣紀委監委立足清廉西平建設,將廉潔文化元素串珠成鏈、連點拓面,與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清廉村居建設緊密結合,深化作風建設、凈化基層生態,堅持糾“四風”與樹新風同步發力,以點帶面成風化俗,推進移風易俗實現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為鄉村振興注入清廉力量。

文以化人,廉以潤心。移風易俗離不開廉潔文化的熏陶浸潤。該縣紀委監委深入挖掘本地傳統文化、歷史文化中的廉潔元素,整合鄉村清廉文化資源,打造出山鎮廉政文化廣場、郝劉廉政文化主題游園等群眾“家門口”的廉潔文化示范點42處,推動廉潔文化走進群眾生活,沁潤人心、化風成俗。將勤廉故事、移風易俗、以案促改專欄等整合為廉政文化宣傳教育墻建設內容,讓群眾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廉潔文化的熏陶。
黨政同責踐初心 文明城市看西平
黨政同責“硬核”保障,夯實文明之基。上下同力共干,細節彰顯真情。為了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西平縣成立了縣委書記任政委,縣委副書記、縣長任指揮長的移風易俗指揮部。出臺《關于解決農村“十化”突出問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一個問題一名常委、一個專班一套方案,縣有調度員、鄉有組織員、村有宣傳員、組有示范員、戶有實踐員,處處都有服務員,構建移風易俗時時、處處、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
以民為本不忘初心,作風扎實溫暖如春。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中心,打造了于營村、趙寺村等150多個移風易俗示范村和陳老莊村、皮莊社區等120余座移風易俗館,設立移風易俗主題公園81處,建設“好人”宣傳欄、移風易俗景觀小品397幅,培育“公益紅娘”“衣舊情深”“孝善文化”等64個文明實踐品牌,北關社區免費愛心粥被評為全省“優秀志愿服務項目”。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賦予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西平縣始終堅持為民、靠民、惠民的創建初心,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縣委、縣政府的重點工程、人民滿意的幸福工程、助力基層治理的系統工程,統籌推進,持續深化。與鄉村全面振興、社會治理等相融合,突出重點、科學統籌,推動鄉村更加繁榮和美,促進鄉村治理體系日臻完善,為西平率先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奮力譜寫好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提供堅強保障和強大力量。
責任編輯:姚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