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殘奧會|埃菲爾鐵塔下,看不見的他們追光向前
新華社巴黎9月2日電(記者周萬鵬、鄭直、劉旸)夕陽西下,落日余暉灑落在戰神廣場,奧運五環點綴下,埃菲爾鐵塔閃耀著奪目的光芒,自然、人文與體育在這一刻交匯定格美麗瞬間,讓人陶醉。而對中國盲人足球運動員俞裕錟而言,這是一種“只是聽說”卻“無法描述”的印象。
“你想象中的埃菲爾鐵塔是什么樣子?”面對記者的提問,走下賽場的俞裕錟摘下眼罩,回答得有些遲疑。“聽引導員說,我們在埃菲爾鐵塔前比賽,但這種感覺很模糊……無法用語言形容。”
這是9月1日拍攝的巴黎殘奧會盲人足球比賽現場。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1日晚,巴黎殘奧會盲人足球小組賽首輪,進攻端占優的中國隊0:1不敵東道主法國隊。此役,35歲老將俞裕錟替補出戰,這是他第四次參加殘奧會。“我們打出了球隊的風格,但還需要在進攻端提升把握機會的能力,爭取更多的進球。”俞裕錟說,“輸了沒關系,下一場,我們再來!”
沒有華麗的踩單車過人,沒有炫酷的驚天倒鉤……除兩隊門將外,八名球員戴著黑色眼罩,在一次次奔跑、沖撞、摔倒、起身的動作中循環往復;比賽中,為不影響運動員發揮,現場觀眾只有在進球之后才能歡呼喝彩。
9月1日,中國隊隊員賽后向觀眾致意。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相互理解的安靜與躁動,相互攙扶的默契與溫情,是看不見的他們帶給大家的感動與力量。
“盲人足球,是對聽覺和觸覺的極致把控。”中國盲人足球隊引導員李進說。對于盲人運動員來說,傳球、攔截和射門等技術動作需要通過特制足球滾動發出的響聲和場內指定區域發出的指令來完成,而每一項技術動作的發力部位、動作幅度,則需要運動員日復一日地去觸摸、去感受,直至身體形成肌肉記憶。
9月1日,中國隊引導員李進在比賽中用金屬棒敲擊門框幫助球員定位。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李進說,沖撞后的跌倒受傷,是盲人足球運動員比賽和訓練的常態。“假設一個健全人蒙上眼睛走,能走多久?更不用說跑。這就需要運動員擁有強大的內心去克服恐懼。”
身處黑暗中,人往往會失去方向感。俞裕錟說:“既然從事了這個項目,就要一步一步往前走,只要心中有光,未來就有前行的方向。”
中國盲人足球隊成立于2006年,曾獲得北京殘奧會的銀牌。教練王桂順說,球隊將全力以赴備戰接下來的比賽,期待創造精彩。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