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地試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村民吃起“生態飯” 端上“金飯碗” 河南省三地試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游客在果園體驗采摘 靳義學/攝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王丹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百姓的這句老話照進現實,冠上生態環境保護的“前提”,就有望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簡單來講,就是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把生態“高顏值”變為經濟“高價值”。
在這方面,河南探索出了哪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三地試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在南陽市西峽縣丁河鎮奎文村一處果園內,郁郁蔥蔥、枝繁葉茂的獼猴桃樹排列整齊,清新的果香撲面而來,一幅豐收的畫卷躍然眼前。
“村民在家門口就吃上了‘生態飯’,端上了‘金飯碗’。”西峽縣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西峽縣從縣情實際出發,以國土空間規劃賦能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將“引領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作為規劃前置目標,形成全鏈條、一體化、閉環式規劃引導路徑,促進西峽縣充分整合全域資源、深入挖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菌、果、藥、旅”特色生態產業,推進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
西峽,只是河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一個縮影。
2021年,按照自然資源部批復,南陽市淅川縣、西峽縣和三門峽市靈寶市三個縣(市)入選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
河南全面梳理試點地區生態產品的類型、數量、權屬,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途徑,為全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其中,有直接利用森林等自然資源產品,發展加工產業,形成直接的轉化路徑;有利用優質生態資源發展林下經濟、生態養殖等,將生態資源轉化成生態價值;有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旅游康養業,間接實現生態產品價值。
附帶生態價值,出讓98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
生態產品是指生態系統為經濟活動和其他人類活動提供且被使用的貨物與服務貢獻,包括物質供給、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三類。
其中,物質供給是指糧食、油料、蔬果、水產品、中草藥等生物質產品。
調節服務是維持或改善人類生存環境提供的惠益,如水源涵養、防風固沙、氣候調節等。
文化服務為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等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提供的非物質惠益。
但,生態產品要想進入市場交易,則需破解難題——如何計算出具象的價值。
針對這一情況,河南探索建立了查勘定界、生態環境狀況評價、生態產品價值核算修正、土地開發利用效應評估、出讓地塊生態溢價評估等土地生態溢價精準核算五步法。
2022年11月,河南首宗附帶生態產品價值的國有土地成功出讓。該宗地位于淅川縣上集鎮石咀村灌河河畔,風景秀麗,面積49520平方米,成交價11142萬元。其中,根據指標核算,377.79萬元為生態產品溢價。
如今,土地出讓領域的這一探索,已經“遍地開花”。
截至2024年6月,淅川、西峽累計出讓附帶生態價值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98宗,土地出讓金近22億元,實現生態溢價5439.45萬元;出讓1處含生態補償礦業權,總價值8895.97萬元,其中生態補償395.97萬元。
河南探索出“五子”工作法
自2020年以來,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圍繞“兩統一”職責履行,通過科學規劃、創新機制,走出了一條通過高水平保護、高質量賦能、高效率利用自然資源,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之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五子”工作法:
“摸底子”,摸清生態產品本底,建立目錄清單和數據報送體系;
“算票子”,建立縣域和特定地域單元內生態產品價值評估核算體系;
“開方子”,進行生態產品開發適宜性評價,指引生態產業發展;
“找路子”,確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結對子”,多部門、多專業、多維度破解難題。
“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是中央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所部署的一項重點任務。”河南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大全說,未來,河南將加強自然資源管理創新與協同,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在資產配置、資源指標交易、生態補償賠償、評價考核以及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與生態修復工程雙融合雙促進等方面大膽探索創新,持續完善相關政策和技術體系。
專家點評
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原副巡視員 李政新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關鍵路徑,是履行自然資源領域“兩統一”職責的具體行動,是從源頭上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河南緊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關鍵環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創新提出“五子”工作法,完成淅川縣、西峽縣和靈寶市試點工作,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和諧共融的高質量發展新路。
作為新生事物,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仍處于探索階段,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未來,應該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大膽探索,進一步完善多元化實現路徑,推動與生態保護修復的良好互促和強化典型示范引領,更加聚焦、更加主動地推動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落實。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