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和她的牛事業
推廣夏南牛養殖新技術6項,培訓農民和技術人員3萬人次,提高泌陽縣母牛繁殖率3個百分點,累計新增社會經濟效益2億元以上……18年來,她扎根基層,從一名技術推廣員成長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李靜和她的牛事業
記者 張子豪
2002年,27歲的李靜從南陽理工學院生物與化工專業畢業,被分配到泌陽縣畜牧局工作。帶著對未來的憧憬,李靜滿懷激情投入工作,她邊干邊學,很快掌握了畜牧知識和技能。
2006年,李靜成為一名畜牧技術推廣員,參與夏南牛品種申報工作。在整理資料時,她被前輩幾十年如一日選育夏南牛的事跡深深震撼。李靜下定決心,要踏踏實實做好基層畜牧技術推廣服務,幫助養殖戶養好夏南牛、走上致富路。
作為技術推廣員,李靜每年要下鄉服務200多天。18年來,李靜的足跡踏遍了泌陽縣354個行政村。走過多少山路,踩過多少牛屎,李靜自己也記不清,但談起該縣100多家規模以上養殖戶的具體情況,她卻能講得清清楚楚。
李靜仍清楚地記得,2015年第一次見到泌陽縣盤古鄉磨山村養牛戶鄧傳傲時的情景。“去鄧傳傲家,要走十幾里山路。他老伴兒不在了,兒子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女兒還在讀大學,家中唯一的經濟收入就是養的十幾頭母牛。鄧傳傲是家里的頂梁柱,60多歲了還在山上住著窩棚放牛。”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李靜仍唏噓不已。
為了幫鄧傳傲解決母牛繁殖率低、牛犢死亡率高等問題,李靜和同事一次次進山入戶,向鄧傳傲介紹新生牛犢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等技術,帶他去示范點觀摩學習。在李靜的幫助下,鄧傳傲的養殖規模從十幾頭牛逐漸擴大到100多頭牛,凈利潤最高時一年有20多萬元。如今,鄧傳傲在縣城買了新房,他逢人就說,是李靜帶他走上了致富路。
“看到那么多養殖戶收獲了成功,我自己也很有成就感。”李靜文靜的外表下,跳動著一顆初衷未改的赤誠之心。
從業20多年來,李靜始終牢記為農民服務的初心,從田間地頭到精密實驗室,慢慢沉淀著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悟,總結出系統的經驗做法。
幾年前,家住泌陽縣馬谷田鎮的張興城夫婦根據李靜的建議,決定改變養殖模式。“在李老師的建議下,我們采用了適合中原農區的適度規模養殖模式,承包5畝地,投資100多萬元飼養50多頭母牛,現在養殖場凈利潤最高時一年有30多萬元。”張興城告訴記者,“這樣養牛不用請工人,效益好,抗風險能力強,俺的日子越過越好,生活更有盼頭了。”看著自己飼養的牛,張興城高興得合不攏嘴。
目前,泌陽縣已有大量養殖戶開始采取這種適度規模養殖模式,示范帶動周邊縣200多戶農民從事肉牛養殖。這種模式規模適宜、便于管理、效益顯著,被省政府作為鄉村振興產業模式在中原農區推廣。在李靜的指導下,養殖戶還種植全株青貯玉米代替原先使用的黃貯飼料。更換飼料后,每頭牛每年能節約飼養成本1000多元。在泌陽縣,全株青貯玉米種植面積已達24萬畝,每年可為農民節約飼料糧18.6萬噸,增加收入6696萬元。
至目前,李靜累計推廣夏南牛標準化健康養殖、良種快速擴繁等新技術6項,培訓農民和技術人員3萬人次,推廣簡化口蹄疫免疫防控技術10萬頭以上,推廣牛布病免疫防控技術20萬頭以上,將泌陽縣母牛的繁殖率從70%提高到73%,超全國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累計新增社會經濟效益2億元以上。
李靜揮灑著青春的汗水,日復一日奔波在田間地頭,履行著帶領農民致富的承諾。2024年 4月 28日,她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在北京接受表彰。
“擇一事,終一生。既然選擇了這份事業,就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對工匠精神的踐行。”李靜說。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