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說豐年丨一起闖出一片新天地
河南日報記者 胡巨成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子耀
蒙蒙細雨,擋不住秋收的喜悅。展臺上,南灣魚、蝦稻米、信陽板栗等土特產品擺得滿滿當當。十里八鄉的群眾冒雨趕來,共享這幸福的時刻。
9月23日上午,信陽市浉河區浉河港鎮桃園村里熱鬧非凡,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省主會場活動在這里舉行。
來自信陽市平橋區“馬媽媽農場”的工作人員李霞,剛把帶來的水培生菜、芹菜和蝦稻米等農特產品擺放整齊,顧客就接連上門了。
“我們的農產品一直很受歡迎,信陽幾家大超市都是我們的大客戶。因為今天有幾個外地考察團去農場參觀學習,農場負責人馬超一早又趕回去了。”李霞說。
“這么忙啊?”記者撥通馬超的電話。
“可不是嘛,第十一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臨近了,外地來考察的人多了。”電話那頭,馬超樂呵呵地說。
41歲的馬超,是平橋區平昌關鎮人。從部隊退役后,他曾在上海從事二手房中介工作,憑借著腦子活、肯吃苦,很快升任公司經理。讓人沒想到的是,2011年馬超轉身回了鄉,創辦了“馬媽媽農場”。
“家鄉土質好,種出來的東西個頂個,我相信在農村這個廣闊天地可以大有作為。”馬超說,“創業之初,市、區有關部門給予了我們很多支持幫助,修路打井建大棚,改善基礎設施,還派農業專家來指導。”
經過10余年發展,“馬媽媽農場”已經成為農旅融合的新型現代農業綜合體,打造了集“種、管、收,游、娛、購,產、學、研”于一體的休閑生態旅游產業基地,形成了“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的發展模式,也給周邊群眾提供了就業機會,500多戶農戶受益。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為了進一步激發信陽鄉村振興新動能,今年以來,信陽大力實施“雁歸來”工程,制定了“返鄉就業創業十條支持政策”,在資金支持、子女教育等方面為返鄉就業創業者提供保障服務。如今,越來越多的“馬超”回到家鄉,助力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發展。
在距離信陽市區不遠處的羅山縣鐵鋪鎮何家沖村,也是一片豐收景象。“有稻山房”民宿里,老板黎杰正忙著為電話預訂的顧客預留房間。
“我們村已經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國家4A級景區,每年來游玩的人非常多。”黎杰說。
2021年,在外闖蕩的黎杰回到家鄉,把舊居改建成“有稻山房”民宿,生意很好,旅游旺季要提前幾天才能訂到房間。
“黨和政府對我們非常支持,我相信,我一定能和鄉親們一起闖出一片新天地!”黎杰說。
責任編輯:王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