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新“鮮” 農企嘗甜
摘要:技術新“鮮” 農企嘗甜
在“農加會”上,參會嘉賓在“中國藥谷”展區挑選展品。 高山岳 攝
9月7日,在“農加會”上,網絡主播通過電商推介全國各地的特色農加工產品。 谷雨 攝
對生濕面進行“鎖鮮”,最大限度保留面品的原始口感;以靈芝、藍莓、玫瑰花等為原料,通過生物發酵技術萃取制作綠色化妝品;綜合利用菌群協同發力,破解傳統水產品腌制中的高鹽問題,實現“咸魚翻身”……
9月6日下午,第二十五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農加會”)上,江南大學、中國農科院等10家全國農加工領域知名科研院所與高校,聚焦糧油、果蔬、肉品、水產加工等領域進行最新技術發布,吸引了眾多企業代表前來“取經”。
“每年到‘農加會’參展,在推廣企業產品、了解市場風向和客戶需求的同時,我們最關注這場‘重頭戲’。”來自山東的一家果蔬加工企業負責人李明然,對中國農業大學關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功能產品開發技術非常感興趣,“果蔬中富含的SOD可提升人體免疫力,高效能提取出來可廣泛應用于功能食品、藥品和日化品,這也為我們企業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
以前沿技術“提鮮”舌尖味道,賦能農加工業迭代升級,正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嘗到“甜頭”。農加工技術成果展上,以六道酶解技術提升風味的燕麥輕飲、完美融合藥膳的自熱雞湯等眾多新式功能食品令人耳目一新。
“螺螄粉中有個網紅產品‘螺霸王’,從2017年起,我們與這家品牌企業深度合作,以半干式制法替代傳統濕式制法,減少產品加工中過多能耗和廢水排放,增強企業競爭力,如今‘螺霸王’已從年產值2000萬元發展到20億元。”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工作人員田芳告訴記者,近5年來,研究所給全國170多家頭部企業提供技術指導,成為眾多企業強力闖市場的有力支撐。
“以‘農加會’為媒,搭建起加工技術成果的展示交流平臺,不僅促進加工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廣,推動成果落地、產生效益,也讓科研單位切實了解農產品加工業存在的行業痛點、技術難題,引導符合行業需要、市場需求的加工技術裝備研究和創新。”農產品加工技術成果推介會上,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吳曉玲說。
讓科研院所成為食品企業“最強大腦”,助力農加工全產業鏈升級。據悉,本屆“農加會”期間,全國共有42家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參會參展,共推介255項農產品加工最新技術和專利,其中初加工56項、精深加工132項、綜合利用加工67項,為農產品加工業的高質量發展加碼賦能。記者 楊曉東 祁道鵬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