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畫鄉村振興新畫卷
摘要:金鋪鎮鄉村振興產業園探索“4+1”發展模式,“4”即“政府+合作社+村級集體經濟+農戶”,“1”即園區運營管理,將政府、合作社、村集體和農戶緊密結合在一起,實行資源聯合共享、產業聯盟發展、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提高了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協作化、規模化程度。
記者 付建強 弓華靜 文/圖
在金鋪鎮鄉村振興產業園的7號溫棚里,“空中吊瓜”成熟并上市。
一排排塑料大棚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熠熠生輝,盡顯鄉村好風光。大棚內,綠油油的紅薯苗長勢喜人、紅彤彤的西紅柿掛滿枝頭、圓滾滾的西瓜在網兜里等待采摘……仲夏時節,放眼汝南縣金鋪鎮鄉村振興產業園,一幅鄉村振興的新畫卷在希望的田野上盡情鋪展開來。該產業園占地2000畝,布局有種植園區、加工園區、休閑旅游和農耕文化體驗區、綜合服務區。園區全部由政府統一建設,合作社租賃,采取“政府+合作社+集體經濟+農戶”模式,租金收益歸村集體支配,帶動農戶增收致富。目前,全鎮18個村(社區)已實現集體經濟收入增長200多萬元,帶動群眾就業近500人,鄉村振興發展動力澎湃。
紅薯育苗做成豫南第一
步入種植園區的紅薯育苗大棚,五六位村民正在把一捆一捆的紅薯苗從三輪車往下卸,然后整齊地擺在地上,一片忙碌景象。“這些紅薯苗是剛從另外的大棚里剪下來的,先運到這個棚里存放,湊夠訂單數量后再拉走,這一捆是100棵,方便我們裝卸和計件工資。”一位干活的村民說。剪紅薯苗是計件工資,手快的一天能夠掙200多元,年齡大的、手慢的一天也能夠掙70元至80元。據介紹,種植園區已建成冷棚38座、溫棚15座、育苗室1座、3420立方米容量的保鮮庫1座。一個冷棚占地2畝多,造價為5萬元。其中,有17個冷棚承包給了紅峰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從事紅薯育苗,培育的品種有商薯19、澳洲直白、西瓜紅、哈密、煙薯25等近20個高產優質紅薯品種,是豫南最大的紅薯育苗基地。每年2月下紅薯種,3月底可開始采苗,一直能持續到6月。一個大棚能種10萬棵紅薯苗,按茬收苗,一年能夠賣6茬苗,類似割韭菜,一茬能夠剪苗10萬棵。紅薯苗銷往全國各地,每棵批發價在0.15元至0.16元左右。“這兩天行情比較好,價格高,每棵能賣到0.25元左右,一天出苗50萬棵還供不應求,有幾個大訂單一直供不出來苗,老板急得直吆喝。”金鋪鎮黨委副書記郭倩介紹,剪紅薯苗需要人工,所以用工也比較大,每天用工量在60人以上,用工高峰期有200多人,其中帶動脫貧戶、監測戶70多人。“這一季一個棚能實現凈利潤10萬多元。今天我們早上6點來到棚里,剪了2個多小時苗了,回家吃完飯再來繼續干,一天能夠掙100多元。”李莊村的李毛夫婦高興地說。
特色種植映紅致富路
“我承包了鄉村振興產業園的3個溫棚,一年種植三季西紅柿,一季收獲西紅柿3萬斤至4萬斤,客戶都是到地頭拉貨,每斤批發價0.8元至2.6元。”種植戶王團結在溫棚里看著剛摘的一箱箱西紅柿臉上掛著微笑,“今天摘完棚里面的西紅柿,這一茬基本結束了,等到8月份就開始訂購幼苗,從種苗到采摘一般需要2個多月,春季天冷需要3個月收獲,秋季2個月就收獲了。”
緊挨王團結的是程紅偉承包的7號溫棚,種植“美都”西瓜和“甜紅玉”甜瓜。走進大棚,一股濕熱氣撲面而來,棚內懸掛的一個溫度計顯示溫度35攝氏度、濕度40%。一排排西瓜架上,一顆顆大小不一、滾圓的西瓜被吊在網兜里,錯落有致地懸掛在藤蔓上,“空中吊瓜”既新奇又有趣。程紅偉正在忙著摘瓜、裝瓜入箱,臉上汗水不斷。“我今年承包了2個溫棚,2月25日從山東壽光引進‘美都’西瓜幼苗,一個大棚種了3000棵。現在頭茬西瓜基本采摘結束,二茬西瓜在7月份可以上市。”“美都”西瓜甜度高、無籽、多汁、果皮硬、耐存儲,由于品質極佳,銷路根本不用愁。
程紅偉種的西瓜秧只保留2個頭,1個正頭、1個副頭,1個頭結1個西瓜,正頭結的是頭茬瓜,副頭結的是二茬瓜。把西瓜藤蔓吊起來后,通風性好、水肥和光照更均勻,在病蟲害防治方面也可以更加科學高效,如此一來,就可以增加西瓜的有效結瓜位置,提高結瓜量。這些知識都是他從聘請的技術員那里學到的。“我給自己的西瓜取了‘唯美’商標,并且印在了包裝箱上,讓消費者吃到的瓜美、生活美。”程紅偉笑著說。
“換道領跑”打造新引擎
行走在金鋪鎮的沃野田間,色彩斑斕、果蔬飄香、生機勃勃,映入眼簾的還有加工園區,這里有一座座集中連片建設的鄉村車間。
走進達勝鞋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設備滿負荷運轉,十幾名工人正在緊張有序地趕制訂單。“這個車間今年春節前開始生產,主要生產女款休閑鞋,1個月產值75萬元。”企業負責人蘇訓錄說,車間用工30人左右,一雙鞋要經過開料、削皮、車線、套幫等工序才能加工成品,公司有直播間,產品銷路不錯。正在給鞋面合縫的工人趙晶晶手腳麻利、操作嫻熟。“家里有2個孩子,在這上班既不耽誤帶孩子又不耽誤掙錢,每個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趙晶晶說。
“若有戰,召必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走進“戰友之家全屋定制”車間,軍營的氣氛十分濃厚。車間老板劉中華是一名退伍軍人、金鋪鎮金趙村人。今年5月份,他承包了2個鄉村車間,從事全屋家具定制生產。除了自己生產外,還代理顧家、琪嵐軒、仟嬌蘭夢床墊軟體家居、南方嬌子沙發軟床等品牌產品。
據介紹,加工園區占地7000平方米,2022年由金鋪鎮整合400萬元統一規劃建設10個鄉村車間,已建成8個。其中,6個鄉村車間集中連片建設,每個車間租金5萬元,通過招商引資目前已全部對外出租。程浩服裝廠、達勝鞋業有限公司、鎮碩梅服飾有限公司等已入駐園區,涉及鞋業、服裝業、魚線制造業等,工人200人左右,每人每年收入3萬元左右。企業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和海外市場,呈現訂單穩定、產銷兩旺的良好態勢。
產業興則鄉村興。金鋪鎮鄉村振興產業園探索“4+1”發展模式,“4”即“政府+合作社+村級集體經濟+農戶”,“1”即園區運營管理,將政府、合作社、村集體和農戶緊密結合在一起,實行資源聯合共享、產業聯盟發展、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提高了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協作化、規模化程度。全鎮18個村黨支部結對聯合,實施農戶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種植大戶的“雙綁”機制,實現18個村資源項目整合共享。園區每天可以吸納周邊100~200人務工,帶動40多名脫貧人口、監測對象月增加務工收入3000元左右。
“把鄉村振興產業園發展好,重點打造蔬菜水果種植、農產品加工、休閑觀光等產業,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社,一二三產業互帶互促、融合發展,增強產業發展優勢,讓千年古鎮煥發新活力。”郭倩憧憬未來、信心滿滿。
藍圖已經繪就,奮斗正當其時。在鄉村振興道路上,金鋪鎮正在營造發展良好氛圍,持續推進園區企業入駐工作,吸納更多的勞動力就業,進一步實現農戶、企業、政府共贏,繪就產業升級、鄉村美麗、農民富足的新畫卷。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