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兩撥千斤” 河南已集聚完整芯生態產業鏈
摘要:在人才供給方面,信創產業學院立足新鄉,輻射河南,為信創產業發展培養更多高質量人才,力爭每年輸送1000名信創人才;產業賦能方面,以龍芯鶴壁生態產業園為基礎,以龍芯生態產業鏈為核心,共同打造生產性實訓基地,形成校內校外一體化實訓管理機制,打造園中校、校中企產教融合平臺。

2023中國·鶴壁信息技術自主創新高峰論壇

高峰論壇上展示的龍芯芯片

胡偉武接受大河報·豫視頻科創河南記者采訪

馮帥合成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黃婷 劉瑞朝文圖
實現信息技術領域的自主可控,保障國家信息安全,信創產業已經成為我國新基建的重要環節。4月8日上午,在2023中國·鶴壁信息技術自主創新高峰論壇,龍芯在全球首發了新款高性能服務器處理器——龍芯3D5000服務器CPU。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接受大河報·豫視頻科創河南記者專訪時表示,建立產業生態,某種程度上來說比研發芯片還要困難,只有建立芯片生態體系后,我們才能做到真正自主可控。
河南鶴壁為何能夠實現芯生態產業的集聚?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用了“四兩撥千斤”來比喻。“千斤”是百億級甚至千億級規模的產業集聚,涉及幾十家甚至上百家企業。“四兩”指的是營商環境,鶴壁市政府支持民營經濟產業發展的四個要素。
正值櫻花盛開時,第九屆中國(鶴壁)櫻花文化節正在召開。鶴壁此時春和景明,在高峰論壇上發布新品,胡偉武說,時機正好合適。
【發布】
新款國產處理器首發
4月8日,2023中國·鶴壁信息技術自主創新高峰論壇上,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戈宣布了新款高性能服務器處理器——龍芯3D5000服務器CPU。這是新款國產處理器的全球首發。
科創河南記者了解到,龍芯3D5000通過芯粒(chiplet)技術將兩個3C5000的硅片封裝在一起,是一款面向服務器市場的32核CPU產品。龍芯3D5000集成了32個LA464處理器核和64MB片上共享緩存,單機系統最多可支持四路128核。龍芯3D5000片內還集成了安全可信模塊工程。
消息發布后,業界驚嘆。很多網友紛紛留言,龍芯3D5000究竟達到了什么樣的水準?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說,龍芯中科在設計初期就從架構方面開始突破,龍芯使用的自研架構LoongArch(龍架構),是純中國制造,沒有一絲外國含量,完美避開了X86和ARM兩大架構。龍芯3D5000的發布,標志著龍芯中科在服務器CPU芯片領域進入國內領先行列。
在隨后的《龍芯產品研發及規劃》演講中,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胡偉武重點介紹了龍芯3D5000服務器CPU。龍芯3D5000采用龍芯自主指令系統龍架構,無需國外授權,具備超強算力、性能卓越的特點,可滿足通用計算、大型數據中心、云計算中心的計算需求。
為什么產品首發儀式要放在鶴壁舉行呢?胡偉武在接受科創河南記者采訪時說,這對龍芯中科本身很有意義。過去他們一直提高單核性能,如今龍芯的單核性能已經逼近或達到市場主流水平。3D5000服務器CPU的發布,意味著單核的技術補課已經完成,他們開始做多核。
正值櫻花盛開時,第九屆中國(鶴壁)櫻花文化節正在召開。胡偉武說,鶴壁此時春和景明,在峰會上發布新品,時機正好合適。
【集聚】
“四兩撥千斤”來的全產業鏈條
之所以選擇在鶴壁布局產業,胡偉武說,這與鶴壁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分不開的。科創河南記者了解到,鶴壁出臺的一系列招商引資、穩外貿穩外資等政策措施,打造了“營商環境+產業生態+招商體系”鶴壁招商模式,形成了“1+N”招商引資政策體系。并著力打造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重點發展信創、工控、密碼等產業。
目前,鶴壁市依托龍芯中科在信創產業中的龍頭影響力,以龍芯生態產業基地為載體,以營商政策為保障,帶動上下游頭部企業相繼落地,實現國產芯片的研發、封裝,并基于龍芯芯片發展信創產業鏈,構建“PC零部件、信創打印機”全鏈條產業體系,輻射全省乃至華中地區,成為全國信創產業基地,最終實現龍架構體系與Wintel體系、AA體系三足鼎立的格局。
河南鶴壁為何能夠實現芯生態產業的集聚?胡偉武用“四兩撥千斤”的比喻來說明。“千斤”是百億級甚至千億級規模的產業集聚,涉及幾十家甚至上百家企業。“四兩”指的是營商環境,鶴壁市政府支持民營經濟和信創產業發展的四個要素。
這四個要素分別是:支持龍芯的平臺,鶴壁全境應用龍芯的CPU;市場場景的帶動,比如鶴壁市的政務、教育、醫療等應用場景,起到較好的牽引作用;政策體系;專門的班子為信創企業提供服務的團隊。
“四兩撥千斤,可以說是以小博大,以比較小的代價取得大的產業集聚。”胡偉武說。目前自主信息化發展得非常快,天時非常好,有了鶴壁的地利、人和,芯片生態產業將會快速、高質量發展起來。
【系統】
基于多元化技術路線的信創生態
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龍芯生態2022年》白皮書指出,生態是圍繞某一種計算機平臺的全部資源的集合。廣義的生態包括信息產業中所有上下游要素,尤其是配套軟硬件、應用解決方案、開發者社區、知識體系、合作廠商、用戶等。
在峰會會場外,展示著基于龍芯芯片的國產自主打印機、電腦整機、國產化教育裝備等。
黃河科技集團信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黃河信產)營銷中心總經理吳寧在峰會上發布了兩款產品。HuangheK681L215,是基于龍芯處理器套件開發,3A5000四核處理器,內存可以支持64G,對外接口豐富,支持國產主流操作系統、辦公軟件、外搭設備,具有高性能、多接口、廣適配特點,主要面向教育、金融、電力、醫療、工業等信息安全要求較高的領域,滿足各種辦公要求。
服務器產品是Huanghe2410V3,基于龍芯處理器套件開發,采用的龍芯3C5000+7A200016核處理器,通過面板、指示燈快速定位故障,在操作系統方面,支持國產主流安全操作系統。
根據介紹,黃河信產聚焦國產化通用計算和AI計算系列服務器、微型計算機及軟硬一體解決方案,同時攜手生態伙伴創新計算生態,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于政府、安平、運營商、金融、能源、教育等行業客戶。
吳寧說,他們在微型計算機方面也落地了一些行業場景,服務器和龍芯也有一些場景結合,主要在分布式存儲和大數據領域做了場景創新。未來會持續跟龍芯這樣的頭部企業加強合作,持續地對產品做迭代升級。
黃河信產將繼續堅持落實河南省委省政府、許昌市委市政府鄭許“一中心一基地”的產業布局,充分發揮已有的信創資質及超聚變帶動作用的優勢,構建以河南本土品牌為主的并行協同發展的信創格局。
同時,推動包容錯位發展,加強與國家認可的6家國產芯片合作,形成基于多元化技術路線的信創生態,打造中原信創國產化替代發展的新高地,增強河南本地產業鏈的配套能力。
【戰略】
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
信創產業,即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是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的基礎,也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創河南記者了解到,針對信創產業,國家提出了“2+8+N”體系,并按照這個順序逐步實現國產化替代。“2”是指黨、政。“8”是指關于國計民生的八大行業,即金融、電力、電信、石油、交通、教育、醫療、航空航天。
2016年10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抓緊突破網絡發展的前沿技術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進國產自主可控替代計劃,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明確,到2025年,根本改變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形成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產業體系。今年全國兩會前,《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印發,在“強化數字中國關鍵能力”部分,規劃指出,構筑自立自強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說,信創產業發展是國家經濟數字化轉型、提升產業鏈發展的關鍵,也是科技創新發展的核心基座。信創產業作為我國全面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舉措,將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打牢基礎,同時解決“卡脖子”問題,在數字中國安全建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產業】
信創應形成核心技術路線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說,信創產業是一個涵蓋半導體、計算機、消費電子等多領域的龐大產業,其產業生態可分為基礎硬件、基礎軟件、應用軟件、信息安全四大板塊。
國內信創產業發展現狀,可從這四個方面分別來看。基礎硬件方面,已形成CPU技術路線。基礎軟件方面,數據庫主要集中在金融、電信、政府、制造、交通五個行業,國產桌面級操作系統市場份額逐年提升,麒麟和統信占領操作系統領先地位。應用軟件方面,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協同辦公市場規模在2021年達264.2億元。信息安全方面,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21年達到926.8億元。
鄭緯民說,信創產業鏈已取得很大成績,產業鏈較完整、自主研發水平較高、產業較聚集,當前已具備發展完整基礎軟硬件的基礎條件。不過,各類國產軟硬件系統的兼容性較低、運行性能低。軟件跨平臺優化移植所需的成本非常高,技術難度大。
為此,鄭緯民建議信創產業突破“卡脖子”難題,形成核心技術路線。在自主計算芯片領域、自主系統軟件領域和信息安全領域,依托龍頭企業,進一步加強優勢產業技術研發,攻克一批前沿基礎和戰略必爭技術,推動建設安全可控信息技術體系。
同時,遴選一批處于產業鏈關鍵位置的頭部企業,引進行業龍頭入駐鶴壁,補齊供應鏈短板。深耕行業應用場景,推進產業合作發展,加大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成效。
政府部門還可考慮設立科技重大專項計劃,擴展信創產業發展深廣度。比如設立計算芯片科技重大專項計劃;設立基礎軟件科技重大專項計劃;設立網絡空間安全科技重大專項計劃。
胡偉武建議,集聚與輻射相結合,提前完成區域全替代,通過場景帶動集聚企業,與省級區域及當地產業相結合,產生輻射,并進一步向外輻射;產品與研發相結合,支持本地企業研發的同時,充分利用鄭州的研發資源,結合龍芯生態伙伴計劃支持本地企業研發基于龍芯的產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引進頭部企業,快速形成銷售,形成品牌效應,同時出臺支持本地企業快速成長“四件套”政策體系,包括市場帶動、生產支持、研發支持、股權投資等。
【模式】
校企融合培養專業人才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而在信創產業升級的背景下,人才培養是信創產業發展的基石。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說,根據相關統計資料,到2025年信創產業規模將達到1.3萬億元,信創產業的人才需求將達到千萬量級。對于企業來說,技術創新較為復雜,技術開發決策的專業人才較為缺乏;對于學校來說,理論知識與應用實踐經常處于脫節狀態,也缺乏和市場需求對接的渠道。通過校企合作,以市場目標為導向,可以實現信創市場人才、技術的供需精準對接。
科創河南記者了解到,2022年4月,河南師范大學與龍芯中科簽訂產業學院校企合作協議,建設“芯科產業學院”,逐步實現產、學、研、創、培、孵“六位一體”的深度融合。
河南師范大學軟件學院副院長袁培燕介紹說,結合企業產業經驗,進行新工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規劃設計,深化產教融合和科技協同創新機制,構建共建、共管、共育的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在人才供給方面,信創產業學院立足新鄉,輻射河南,為信創產業發展培養更多高質量人才,力爭每年輸送1000名信創人才;平臺搭建方面,充分發揮軟件學院和龍芯中科的綜合優勢,牽頭組建信創產業產教融合聯盟,助推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的有機銜接。
綜合服務方面,以產業學院“雙師型”教師和學生為主力軍,承接關鍵基礎行業替代過程中適配、測試、運維等服務職能,充分發揮院校科研、人才等資源優勢;產業賦能方面,以龍芯鶴壁生態產業園為基礎,以龍芯生態產業鏈為核心,共同打造生產性實訓基地,形成校內校外一體化實訓管理機制,打造園中校、校中企產教融合平臺。
這樣一來,他們為企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和動力,解決新工科應用型人才供給短缺問題,還能為學生提供企業實踐實習機會,降低就業、擇業困難,實現“畢業即就業”。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