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摘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魏興濤介紹,從2022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參評項目文化內涵來看,涉及文明起源、夏文化、商周文化、黃河文化、大運河文化、都城與城市考古及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等多個領域,對中華文明探源探究,講好黃河文化、大運河文化故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
本報訊(記者 張體義 溫小娟)3月21日,2022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在鄭州揭曉,河南偃師二里頭都邑多網格布局等5個考古項目入選。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馬俊才當選為“2022年度河南考古人物”。
在由省文物局指導,省文物考古學會、《華夏考古》雜志主辦的“2022河南考古新發現論壇”上,10個重要發掘項目的負責人,分別匯報了各自考古發掘項目考古新發現、研究新進展。經過專家評委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偃師二里頭都邑多網格布局、鄭州商都遺址書院街墓地、安陽殷墟商王陵及周邊遺存、洛陽孟津朱倉北朝墓、開封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等5個考古發掘項目最終被評為2022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
二里頭遺址考古新發現揭示了二里頭都邑為宮城居中、分區而居、區外設墻、居葬合一的多網格式布局,是二里頭都邑布局考古中的一項重大突破,說明當時社會結構層次明顯、等級有序,已有成熟發達的規劃思想、統治制度和模式,是二里頭進入王朝國家的最重要標志。二里頭都邑遺址的新發現,不僅豐富了遺址的內涵,深化了對網格區域的認識,也為先秦時期其他都邑遺址布局、結構的探索提供了有益參考,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鄭州商都遺址書院街墓地是一處結構清晰、功能完備、具有兆域性質的商代白家莊期高等級貴族墓地。結合先前的三處白家莊期銅器窖藏坑等遺存,該墓地的發掘對研究鄭州商城的興廢、商代王都與小雙橋的關系、夏商城址建制、商文化及“中華文明探源”等均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意義。墓地兆溝的確認將先秦兆溝的歷史提前至中商早期,對于晚商乃至中國歷史上的兆域制度、貴族喪葬體系而言具有明確的開創性。
安陽殷墟商王陵及周邊遺存考古經過近兩年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確認了殷墟王陵區陵墓的隍壕,基本搞清了商王陵區的分布范圍,以圍溝外邊界為基準,確定王陵區的范圍為東西560米,南北300米。這些發現必將推動商代陵墓制度乃至于商文化、商史的研究,也為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王陵區東南方向大面積的空白區、王陵區西側的巨型沙坑、侯家莊南地寬達百米的沙土帶,殷墟遺址洹河北岸地區干道的路溝等發現,不僅改變了對殷墟遺址景觀的認識,也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重要方向。
洛陽孟津朱倉北朝墓地發現的三座北朝墓墓葬形制、隨葬品及葬具特征反映了孝文帝遷洛以后漢文化的強烈影響以及鮮卑本民族的自身特征,為研究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圖像和實物資料。
開封州橋是大運河遺產的典型代表,也是北宋東京城御街上的重要交通點。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的發掘對研究北宋東京城的城市布局具有重大意義,為探討北宋時期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禮儀等提供了重要材料。考古發掘首次完整揭露出了唐宋至清代開封城內的汴河形態,還原了大運河及東京城繁榮的宏大歷史場景,填補了中國大運河東京城段遺產的空白。
本次論壇還新增了年度河南考古人物評選。當選為“2022年度河南考古人物”的馬俊才,主持發掘的南陽黃山遺址在2022年分別入選2021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六項新發現和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作為資深考古人,他參與的考古發掘項目先后五獲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魏興濤介紹,從2022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參評項目文化內涵來看,涉及文明起源、夏文化、商周文化、黃河文化、大運河文化、都城與城市考古及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等多個領域,對中華文明探源探究,講好黃河文化、大運河文化故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增強文化自信,以及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
時政Vlog丨中國考古博物館拍了拍你,并向你發出了穿越千年的邀請
-
時政微觀察丨弄清楚我們“從哪里來的,要到哪里去”
-
全國范圍內首次 二里頭文物參加中華早期五大文明聯展
-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 | 探訪靈井“許昌人”遺址 10萬年塵埃難掩“許昌人”文化魅力
-
考古重大發現!南海1500米深度海域發現古代沉船
-
古城墻也會“講故事”丨十大戰略進行時
-
文明探源 出彩中原丨仰韶遺址發現4條不同時期的壕溝 重現仰韶中期到龍山晚期聚落演變
-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丨探訪周口淮陽時莊遺址穿越4000年 走進“糧倉城”
-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丨科技考古助力中華文明探源 雙槐樹遺址社會形態“復活”
-
文明探源 出彩中原丨逛完殷墟博物館該干啥?看實景演出,看夜色闌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