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信息保護亟須上把鎖
摘要:從法律層面看,售樓中心或其他機構在未獲得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通過攝像機實現人臉抓拍收集、存儲消費者人臉信息,并通過抓取的信息實現客戶分類,雖然是為了業務運營,但嚴重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肖像權、隱私權,存在個人信息泄露風險。
吳燏函
近日,有媒體報道,一些地方的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以此辨別自然到訪客戶與來自二手房中介等渠道的客戶。但現在有很多深度偽造的技術,比如視頻換臉,讓人難辨真假。這種情況下,人臉信息一旦被泄露,有可能會被不法分子利用,給消費者造成財產損失。
從法律層面看,售樓中心或其他機構在未獲得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通過攝像機實現人臉抓拍收集、存儲消費者人臉信息,并通過抓取的信息實現客戶分類,雖然是為了業務運營,但嚴重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肖像權、隱私權,存在個人信息泄露風險。
個人信息保護之所以面臨嚴峻挑戰,與法律法規不健全、監管措施缺位乏力、個人保護意識不足等多種原因有關。如何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妥善運用人臉識別技術,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之間尋求平衡,需要在立法、執法、監管等層面建立多維度的立體防護體系。市場監管、公安、檢察、網信等部門要協作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制定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督促整治非法采集公民個人信息行為,協同引導行業自律,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同時,各部門要加強對公民信息保護的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非法搜集、使用、泄露公民信息的行為,做好行政執法和司法的聯動辦案,暢通投訴、舉報的渠道,實現監管的有效覆蓋。對于不得不依法使用公民個人信息的特定情況,應充分考慮其必要性,并采取完善的保護措施,防止公民信息超出必要使用的范圍。
當下,個人信息保護面臨更為復雜的環境,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治理,才能讓技術更好地服務社會,讓人們充分享受數字時代的紅利。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