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體型為何變得巨大?國際最新研究發現4個基因凸顯作用
摘要:論文作者發現,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軸上的GHSR和IGFBP7基因以及NCAPG、PLAG1的演化為正選擇。他們認為,這表明這4個基因可能參與了巨鯨的體型增大。
中新網北京1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鯨魚體型變得巨大的原因是什么?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海洋生物學論文稱,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一些基因,可能讓鯨長到了與其祖先相比相當巨大的體型。
這項研究發現4個基因(分別稱為GHSR、IGFBP7、NCAPG和PLAG1)凸顯了作用,并認為它們在促進了鯨巨大體型的同時,減輕了潛在的副作用,如癌癥風險增加。
該論文介紹,鯨、海豚和鼠海豚(統稱為鯨豚類)在大約5000萬年前從小型陸地祖先演化而來,但其中有些物種如今已是地球上生存過的最大動物。然而,巨大體型會帶來生物學上的不利因素,例如較低的生育率和癌癥等疾病概率增加,并且人們此前還不清楚不同基因對驅動鯨類變巨大的作用。
論文通訊作者、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瑪麗安娜·內里(Mariana Nery)和同事合作,對9個候選基因進行了分子演化分析:5個基因(GHSR、IGF2、IGFBP2、IGFBP7和EGF)來自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軸,4個基因(NCAPG、LCORL、PLAG1和ZFAT)與有蹄類動物(如牛和綿羊)體型變大有關,它們與鯨有較遠的親緣關系。他們在19個鯨物種中評估了這些基因,包括7個體長超過10米、被視作龐然巨物的物種——抹香鯨、弓頭鯨、灰鯨、座頭鯨、北太平洋露脊鯨、長須鯨和藍鯨。
論文作者發現,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軸上的GHSR和IGFBP7基因以及NCAPG、PLAG1的演化為正選擇。他們認為,這表明這4個基因可能參與了巨鯨的體型增大。此外,GHSR控制細胞周期的多個方面,IGFBP7在數類癌癥中發揮抑制作用,其共同作用可能抵消了大體型帶來的一些生物學上的不利因素。(完)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