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洗手成為習慣 健康掌握在手中
駐馬店網訊(記者 楊麗 通訊員 胡斌 陳思妤)洗手嘛簡單的很!沖一沖、搓一搓、洗一洗,不就可以了?NO NO NO!洗手可沒那么簡單!洗手雖然看上去是“小事一樁”,但是國人卻有9成以上不會正確洗手
下面看看感控人怎么說:洗手不但重要而且還有非常高的要求
一.為什么洗手
1.疾病傳播的元兇
手作為人體組織的“外交官”,是暴露最多、與外界直接接觸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的部位,比起與呼吸道傳染病患者近距離接觸的飛沫傳播,手接觸致病的可能性更大。
英國《每日郵報》刊登的一項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每個人的雙手平均攜帶10000萬個細菌。這些細菌往往會通過手部與身體其他部位的接觸乘虛而入,引發如上呼吸道感染、腸道傳染病、肺炎等一系列疾病,威脅人體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目前腹瀉和肺炎是導致兒童死亡的最主要元兇,全球每年有170萬人死于腹瀉類疾病,150萬人死于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2.正確洗手可以避免感染疾病
在流感防控措施,以及一些重大傳染病的疫情防控條例中,洗手都會被列為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正確洗手不僅能夠維待自身健康,更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維護手部清潔衛生,可以防止病從口入,從而降低腹瀉等腸道傳染病和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的患病風險。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的官方數據,洗手能使腹瀉的發生率降低31%;對于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兒童等容易出現腹瀉的人群,勤洗手甚至可將此風險降“低一半以上。除了腹瀉,洗手還能有效預防包括感冒在內的呼吸道疾病,降低患病風險16%至21%。此外,勤洗手還有利于血管保健,還能預防胃病、紅眼病、手足口病等。
3.我們的手有多臟
1平方厘米的手掌能聚集3500-4500個細菌,包括大腸桿菌、沙眼菌、傷寒菌、痢疾菌等20-30種病菌,每個指甲縫里有4.5-5萬個細菌。
最新研究表明每個人的雙手平均攜帶1000萬個細菌,遠遠超過被稱為“細菌炸彈” 的廚房抹布也不過幾百萬個細菌!
二.什么是手衛生?
手衛生是指醫務人員在從事職業活動過程中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
洗手
是指用流動水和洗手液(肥皂)揉搓沖洗雙手,去除手部皮膚污垢、碎屑和部分微生物的過程。
衛生手消毒
是指用消毒劑揉搓雙手,以減少手部暫居菌的過程。
外科手消毒
是指外科手術前醫務人員用流動水和洗手液揉搓雙手、前臂至上臂下1/3,再用手消毒劑清除或者殺滅手部、前臂至上臂下1/3暫居菌和減少常居菌的過程。
三. 如何正確洗手?
口訣要記牢內、外、夾、弓、大、立、腕,你學會了嗎?
四.什么時候洗手?
普通人群
“飯前便后要洗手”現在已經成了常識,但實際上,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時候都需要洗手。例如做飯、吃東西前;照顧病人之前和之后;不管在何地如廁后;擤鼻涕、打噴嚏、咳嗽后;接觸任何動物、動物飼料或動物糞便后;干完活或下班后;接觸錢幣后;接觸垃圾后;從公共場所回到家后等等,都需要認真的洗手。
醫務人員
“兩前三后更嚴格”,要求醫務人員在醫療過程中嚴格按照手衛生規范進行洗手,以達到防止疾病傳播的目的。
五.洗手難清洗干凈的部位
我們在洗手時,常常會忽略對指尖的清洗,其次就是指縫、手背以及掌心的皺褶處,這樣就為病菌留下了一線生機。
紅色區域為最常被遺忘的角落,其次為紫色部分。
所以不管是醫務工作者還是普通群眾,洗手是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也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用流動水加肥皂洗手,就能洗干凈手上90%的微生物!
責任編輯:高元元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