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隨便評論別人的生活方式
摘要:冰心批評林徽因的,是林徽因的生活方式,對生活方式的批評,往往被認為是對人品、修養的否定,而林徽因肯定對自己的人品、修養有充分的自信,所以她不能接受冰心的批評,況且這批評里不乏諷刺。
石新宇
1923年1月,作家冰心的《繁星》出版,5月《春水》出版,獲得茅盾的贊賞,但遭到梁實秋的批評。8月,冰心和梁實秋相識于赴美國學習的船上,冰心說她去學習文學,梁實秋說他去學文學批評。二人在美國相距較遠,但常有聯系。抗戰時,二人在重慶,亦多有交往。1968年,在臺灣的梁實秋誤信冰心去世,即著文哀悼。1987年,梁實秋去世,冰心悲痛不已,寫了兩篇紀念文章。
冰心與林徽因是老鄉,冰心的丈夫吳文藻與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是同學,按說二人關系應該很好,但二人結怨乃至絕交是文壇共知的事實。原來,冰心看不慣林徽因與幾個男人的關系,明里暗里多有議論諷刺,特別是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普遍被認為是諷刺林徽因的。林徽因本人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看了小說后送給冰心一壇山西老陳醋,意指冰心說她辦沙龍出風頭是嫉妒。此后二人便無交往,且在各自給友人的信中,多有指責對方的言辭。
《繁星》出版時,冰心不滿23周歲,當時茅盾是《小說月報》的主編,能夠得到茅盾的贊賞,自然是有才情的。一般來說,年紀輕輕又才華橫溢,是不容易接受批評的,特別是被比自己年齡小名氣小的人批評,更不容易接受。當時梁實秋剛剛20周歲,還沒發表過什么作品,但冰心不僅沒有計較,還和梁實秋成了好朋友。為什么冰心能夠接受梁實秋的批評而林徽因不能接受冰心的批評呢?是冰心胸懷開闊林徽因氣量狹小,還是冰心言辭尖刻心懷嫉妒?應該都不是,因為沒有其他事情證明林徽因氣量狹小,冰心的語言確實有調侃諷刺的成分但并不尖刻,以冰心的才情的影響,在家里辦個文藝沙龍的話,影響不會比林徽因小。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兩位本應該成為好朋友的才女互相攻擊互不來往呢?筆者認為,主要不在批評本身而在批評的內容。梁實秋批評冰心的,是冰心的文學作品,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對文學各有各的認識,不能說你的完全正確也不能說別人的完全錯誤,所以冰心能夠接受梁實秋的批評。冰心批評林徽因的,是林徽因的生活方式,對生活方式的批評,往往被認為是對人品、修養的否定,而林徽因肯定對自己的人品、修養有充分的自信,所以她不能接受冰心的批評,況且這批評里不乏諷刺。
這就衍生出一個話題,那就是不要隨便評論別人的生活方式。人生在世,有很多種活法,只要他的活法不違反法律,不違背道德,其他人都無權干涉。有人向往城市的繁華,有人喜歡農村的安靜;有人愿意安居樂業恬淡度日,有人愿意闖蕩江湖晝夜打拼;有人愿意以旅游充實生活,有人愿意以下棋愉悅身心。誰能說哪一種對哪一種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認知和追求,你可以不理解、不接受,但沒必要去說長道短。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不以自己的見解、認知和追求,去評論別人的生活方式,這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自己應有的修養,更是恰當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