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駐馬店如何發力?
摘要:河南大學資深教授、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耿明齋:駐馬店有三大優勢,位于鄭州和武漢兩大都市圈中間的區位優勢、近千萬轄區人口的腹地優勢、城市建設和制造業發展都可圈可點的發展優勢。
“院士經濟”“國際農都”“中國藥谷”……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特色標簽加持,農業大市駐馬店正在發生嬗變。
4月18日至19日,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到駐馬店市調研時強調,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在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中展現新作為,為全面建設現代化駐馬店指明方向。
6月10日,由河南日報社、中共駐馬店市委、駐馬店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駐馬店市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發展論壇在鄭州市舉行,來自省內外社科理論界的眾多專家齊聚,為駐馬店打造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把脈定向。
【機遇】
省域經濟格局演化中的優等生,迎來新發展機遇
2021年,駐馬店全市生產總值完成3082.8億元,首次突破3000億元大關,增長7.2%,增速居全省第五位,交出一份不錯的“成績單”。2022年,駐馬店提出目標,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左右。
駐馬店糧食產量常年穩定在160億斤以上,素有“中原糧倉”“中州油庫”之稱,在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方面優勢突出。建設區域中心城市,駐馬店有何優勢?
“過去14年,駐馬店是省域經濟格局演化中的優等生,GDP總量增加3.8倍,增幅僅次于鄭州。”河南大學資深教授、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耿明齋通過一組研究數據給出上述結論,他認為,駐馬店有成長為豫南最大區域中心城市的潛力。
“中心城市的提法由來已久,一般是指功能綜合、實力雄厚、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經濟社會活動中處于核心地位,具有較強集聚輻射帶動作用的城市。”河南省社科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王承哲表示,從區域協調發展的角度來看,河南與沿海發達省份尚有差距,在全省培育壯大一批區域中心城市、門戶城市,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引擎,是未來一段時期河南優化區域布局、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緊迫任務。
搶抓發展機遇,駐馬店已有規劃。記者注意到,《駐馬店市“十四五”新型城鎮化規劃》提出,加快推動駐馬店市建設成為中原城市群南部區域中心城市,力爭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達到52%左右。同時提出,搭建“一中心五組團一帶六極”現代城鎮體系。
駐馬店在近年的發展中,目標明確,亮點頻出。
【亮點1】發揮產業特色,打造“中國藥谷”
近年來,駐馬店圍繞“中國藥谷”發展現代醫療健康產業。
駐馬店地處南北方中藥材種植過渡帶,歷史上就形成一定的產業特色。經過多年發展,目前駐馬店培育醫藥工業企業100多家,現代中藥、生物制藥、醫學工程、特色原料藥及制劑優勢突出,涵蓋人用藥、農用藥、獸用藥等多個領域,形成了藥食同源、門類齊全、鏈群完備、支撐有力的全生命周期醫藥產業發展體系。
駐馬店市提出,2022年要突出抓好“中國藥谷”建設,完成規劃編制,設立醫藥產業引導基金,扶持天方藥業、后羿制藥、鼎復康藥業、華中正大等現有企業發展壯大,加快GE醫療中原地區總部基地、醫藥中間體與原料藥“超級工廠”、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和研發合作成果,叫響“中國藥谷”品牌。
【亮點2】建設“國際農都”,在“農”字上做大文章
2022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加快建設“國際農都”,則寫在了駐馬店市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
打造“國際農都”,駐馬店底氣滿滿——2021年全年糧食總產161億斤,全省第二位,實現“十八連豐”。肉、蛋、奶產量分別達87萬噸、35.5萬噸、20.5萬噸,保持全省第一、第二、第三位。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加快建設,“國際農都”破題開局,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加工轉化率70%。
有專家表示,駐馬店具有優質的農業資源稟賦,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形成了強大的平臺集聚效應,這些都是農業工業化和產業化的良好基礎,所以在“農”字上做文章,拉長鏈條、形成集群,就能夠實現從比較優勢到規模經濟的蛻變。
【亮點3】借力“最強大腦”,叫響“院士經濟”
2013年,以陳劍平為首席科學家的創新團隊,在駐馬店市農科院建立起河南省小麥抗性遺傳育種院士工作站,重點開展小麥抗性資源材料的引進篩選鑒定和創新利用,實現了駐馬店院士工作站從“0”到“1”的突破。
此外,“花生院士”張新友、“食用菌院士”李玉、“番茄院士”李天來、“水產院士”曹文宣等業內領軍人物,紛紛與駐馬店結緣,共同做好“農”字大文章,在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成效顯著。
2021年,駐馬店市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行動,研發投入總量和投入強度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技術合同登記額21.8億元,居全省第一方陣。
王承哲表示,“院士經濟”帶動產業引發裂變效應,駐馬店已經走出建設一流創新生態、塑造未來產業優勢的“先手棋”。
記者注意到,“力爭柔性引進2名院士,爭取每個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建立博士后流動站、中原學者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或院士聯系點”,已經寫在駐馬店市2022年的“計劃表”。
【建議】
把脈定向,找準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努力方向
論壇現場,來自省內外社科理論界的眾多專家共同為駐馬店打造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把脈定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駐馬店市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要不斷提升城市的中心性、現代性,聚焦“一核三中心”,不斷提升中心城區聚集規模和能極,發揮好區位優勢、農業優勢等,不斷提升人口、經濟等綜合實力,抓住歷史發展機遇。
河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李庚香:建議駐馬店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把創新發展擺在駐馬店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堅定不移做大做強市本級經濟,突出產業主導,積極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發展好優勢特色農業,抗穩糧食安全重任,進一步完善農業產業體系、經營體系和服務體系。
河南省社科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王承哲:打造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關鍵在于加快補足發展短板,加快提升城市能級,形成能動活躍的增長極,進而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駐馬店應著眼于短期、中期、長期等不同發展階段,把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放在豫南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全省乃至全國層面來進行綜合考慮。
省政府參事、省工信廳原廳長李濤:關于傳統產業,駐馬店要開展好延鏈、補鏈、強鏈行動;關于戰略性新興產業要著手布局,比如電子信息產業,是智能化時代的代表性產業,其本身自成體系,同時又可以給所有產業賦能。總之,要堅定不移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
省社科院原院長喻新安: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是駐馬店的特色,駐馬店要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中當好先鋒,做好表率。下一步,要站位全國農業發展大局,以前瞻三十年的眼光精準定位駐馬店作為農洽會承辦城市的責任擔當,發揮更具優勢的特色和作用。
省社科院原副院長劉道興:要扎扎實實建設“國際農都”,堅持現代化農業發展不動搖,同時要對“農”字有新的認識,“農”并不意味著落后,關鍵是如何在“農”字上做好文章。堅持以農產品精加工為戰略抓手,大力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河南大學資深教授、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耿明齋:駐馬店有三大優勢,位于鄭州和武漢兩大都市圈中間的區位優勢、近千萬轄區人口的腹地優勢、城市建設和制造業發展都可圈可點的發展優勢。建議駐馬店盡快突破交通瓶頸,加緊謀劃相關高鐵線路,提升新陽高速等級;此外,推動承接產業轉移,培育勞動密集型終端消費品制造產業集群。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黃淮學院特聘教授翁鳴:建議駐馬店加快推進“國際農都”建設規劃,研究和論證“中國藥谷”建設項目,確保科學性、前瞻性、創新性和引領性。此外,完善市政府經濟智囊委員會、積極謀劃和爭取重要性項目、引進企業和改造本地企業并舉、積極研究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
鄭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高衛星:通過城鄉融合促進城鄉要素流動,促進駐馬店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并且通過開展延鏈、補鏈、強鏈融合,加快農業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此外,注重優化城區內在結構,著力提升中心城區的首位度,打造區域中心城市。
河南省社科院城市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建國:營商環境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個地方營商環境好不好,不取決于“長板”,而取決于“短板”。因此,建議駐馬店持續建立健全營商環境系統優化機制,構建企業微觀、區域中觀、全球宏觀的“三觀”協同機制,用更好的營商環境助力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記者 段偉朵 文 朱哲 馬騰飛 攝影攝像)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