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施救致人受傷被判不擔責 民法典鼓勵善行善舉
摘要:編輯手記 用判決破解“敢不敢救”的道德困局 做心肺復蘇壓斷老人12根肋骨遭索賠,案件終于塵埃落定,藥店店主孫向波不擔責。
“扶不扶?”扶!“救不救?”救!“管不管?”管!當下,立法和司法都在為見義勇為者強力撐腰。日前,備受關注的沈陽“好心施救壓斷老人肋骨遭索賠”一案迎來二審判決:維持原判,救助人不用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有網友點贊稱,判決給了見義勇為的人放心助人的底氣,讓善意得到守護。
近年來,“扶不扶”“救不救”“管不管”成為一些人心中的道德難題。日前,備受關注的沈陽“好心施救壓斷老人肋骨遭索賠”一案迎來二審判決:維持原判,救助人不用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有網友點贊稱,判決給了見義勇為的人放心助人的底氣,讓善意得到守護。
做心肺復蘇壓斷老人12根肋骨現實生活中,一些熱心助人、救人者事后被索賠、追責的現象時有發生。遼寧省審判業務專家金上杰認為,該案依據民法典,鼓勵善行善舉,保護了見義勇為者。
2017年9月7日,遼寧省沈陽市康平縣的齊老太到藥店買藥。藥店老板孫向波回憶說,齊老太買了兩盒藥后說自己血壓高,要求孫向波給她測血壓。“測完把我嚇一大跳,大姨的血壓低壓120,高壓200。”正在孫向波給老人拿藥時,老人暈倒,沒了呼吸,頸動脈也不跳了。
孫向波趕緊為老人實施心肺復蘇。5分鐘后,老人蘇醒過來。孫向波撥通120電話,并聯系了齊老太的兒子。10分鐘后,救護車趕到,將老人送往醫院。
沒想到,一個多月后,孫向波收到法院傳票,齊老太家屬要求他承擔醫療費、護理費等總計9800余元。待傷殘等級評定出來后,還需支付近10萬元的賠償金。
原來,齊老太被送到醫院后,經醫院檢查,老人雙側12根肋骨骨折、右肺挫傷、患上低血鉀癥,共住院18天。齊老太的兒子認為,母親暈倒前,服用了孫向波給的硝酸甘油,孫向波的救助不專業,這才致使母親受傷。
孫向波畢業于沈陽醫學院,有“鄉村醫生證”和“行醫執照”。他認為,出現12根肋骨壓斷的情況,是必要強度的施救行為造成,并非自己故意和手法不專業。
法院判決施救者不承擔搶救過錯責任
遼寧省康平縣法院審委會專職委員范偉紅表示,案件有兩個爭議點:吃藥的結果和老人心臟驟停的后果間是否有因果關系;被告施救的時候,做心肺復蘇的行為是否規范,對造成的后果是否該承擔賠償責任。
法院向三名醫學專家咨詢,專家認為,孫向波有執業醫師證,做心肺復蘇的過程也符合規定,不需要承擔責任。
2020年12月,康平縣人民法院做出一審判決,孫向波不應承擔搶救過錯責任,故而駁回齊老太的訴訟請求。齊老太一方提出上訴。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此案持續引發熱議。有網友稱,判決給了見義勇為者放心助人的底氣,讓社會不再冷漠,讓善意得到守護。但也有部分網友質疑,心肺復蘇壓斷了肋骨,是否太用力了?康平縣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齊亞麗介紹,心肺復蘇有幾大并發癥,其中一項并發癥就是多發肋骨骨折,臨床做心肺復蘇要求按壓深度至少達到5厘米,按壓頻率必須在100次之上,才能達到好的效果,“對于歲數偏大、骨質疏松的患者,很容易出現肋骨骨折”。
司法判決化解個案沖突、傳遞價值觀
民法典第184條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金上杰表示,第184條規定的背后是立法導向的考量,有助于杜絕“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現象,也有益于社會形成見義勇為的良好風尚,從而消除挺身而出時的顧慮、扶危濟困后的麻煩,讓善行得到獎賞。
2021年8月頒布的醫師法第27條規定,“國家鼓勵醫師積極參與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場所急救服務;醫師因自愿實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
醫師法的該規定與民法典第184條的精神相一致,均要求緊急救助免責事由應具備三個要件,即救助情形的緊急性、救助行為的自愿性,以及針對該救助行為對受助人而非其他人造成的損害免責。
金上杰認為,在司法實踐中,在處理因見義勇為引發的糾紛時,法院也要對見義勇為者的英勇表現予以肯定,在認定其是否存在過錯時應當持寬容態度。
“見義勇為一般存在緊迫性,在緊要關頭不容許當事人有充足的時間考慮,因此不能苛責見義勇為者承擔通常情況下才能達到的注意義務。”金上杰說,司法機關應當在恪守法律和程序,尊重證據和常理,強調邏輯和事理的基礎上,由被救助人承擔舉證責任,使司法判決體現正確的價值導向,為見義勇為者保駕護航。
“非常感謝法律再次維護了正義。”收到判決結果時,孫向波說。這個案子給孫向波帶來了不少影響,附近的很多居民一度不再光顧他的藥店。2019年6月,孫向波把藥店關了,不過,手里的鄉村醫生執業證書和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他還堅持年檢。下一步,他打算把藥店再開起來。
編輯手記
用判決破解“敢不敢救”的道德困局
做心肺復蘇壓斷老人12根肋骨遭索賠,案件終于塵埃落定,藥店店主孫向波不擔責。這一判決讓不少網友點贊:法律堅定地保護了善人善舉。
前不久,也有一起被廣為稱贊的見義勇為案例。11月4日,山西運城河津市發生持刀傷人事件。網上一則行車記錄儀錄制的視頻顯示,一輛汽車把這名正在行兇的男子撞倒在地,其手中菜刀被撞飛。這位司機的行為當天就被認定是制止行兇、屬見義勇為,該司機獲得獎勵2萬元。
一段時期以來,公民見義勇為或因維護社會公序良俗而被訴侵權的案事件屢屢見諸媒體報道,而近年來,越來越多見義勇為者得到法律的撐腰。
“村民私自上樹摘果墜亡索賠案”“撞傷兒童離開被阻猝死索賠案”……司法裁判對這類案件旗幟鮮明的公正裁判和以案釋法樹立的是非標桿,讓見義勇為者不再瞻前顧后,讓維護社會公序良俗的行為受到法律的保護和鼓勵,讓反擊非法侵害的正當防衛行為不再受到法律的苛求,從而引領社會道德風尚和價值取向。一個個熱點案件也成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開課,其判決結果正在發揮“風向標”作用。讓見義勇為者敢為,社會正義才能大行其道。
本報記者 劉旭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