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人”張梅月:仁心仁術利蒼生
摘要:張梅月說,自己是個醫生,面對需要搶救的患者,她只能這樣取舍。張梅月自己資助錢物后,又發動全科醫護人員共同獻愛心,使病人成功進行手術并康復出院。說起張梅月,一位醫院老同志說她就是醫院精神的集中體現。
記者 王捷 通訊員 吳靖
奉獻醫壇近50載,救治患者70余萬人次。在駐馬店,張梅月這個名字可謂家喻戶曉。近日,中央文明辦在甘肅武威舉辦“中國好人榜”發布活動,發布2021年8月“中國好人榜”,101名身邊好人光榮上榜。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婦產科原主任張梅月上榜,榮獲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稱號。

張梅月榮獲2021年8月“中國好人榜”。 (視頻截圖)
10月20日上午10時,駐馬店婦女兒童醫院,張梅月匆匆從診室出來,快速趕往手術室,記者一路小跑也沒跟上她,很快就被落了下來。記者不禁感嘆:是什么讓67歲的她保持著如此快速的步伐?又是什么讓她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保持著這樣的激情與熱情?記者在采訪中尋找答案。
對職業充滿敬畏
張梅月就讀于河南醫科大學,畢業后進入市中心醫院工作,至今已經近50年了。“穿上白大褂,走上從醫路,我就要盡一切努力,為百姓解除病痛,爭取做一名無愧于心、無愧于民的好醫生。”張梅月說,患者來看病是在用生命相托,她從選擇醫生這份職業那一刻就告訴自己:“我是一名醫生,我的職責是治病救人。”
為了解除患者病痛,她虛心好學,潛心鉆研,曾師從于我國婦產科界權威王書雯、岳連教授。2003年,我國第一次組團參加國際婦產科學術交流大會,她到智利參加了這次大會。
2008年,市中心醫院婦產科開始劃分為婦科和產科兩個領域。作為兩個學科領域的帶頭人,張梅月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時,不忘學習專業知識。她和年輕醫生一起制訂培養計劃,從病歷書寫、教學查房、病例討論、科研意識各方面關注和指導他們,把積累幾十年的臨床經驗無私地傳授給他們,讓一批又一批年輕醫生成長起來。現在的駐馬店市婦女兒童醫院產科中心主任李金鋒、病理產科主任張化蓮都是張梅月培養出來的接班人。
近年來,女性宮頸癌患者逐漸年輕化,張梅月帶著幾位年輕醫生,綜合分析女性宮頸癌患者病因。歷經3年, 她牽頭研究的課題《年輕婦女宮頸癌的臨床研究》榮獲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獎,挽救了千千萬萬女性的生命。
2013年10月,張梅月光榮出席了全國第十一次婦女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從北京回來后,張梅月立即投入緊張的工作。
在張梅月的努力下,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婦科、產科走上良性快速發展道路,開展了多項婦科產科先進技術,在降低全市孕產婦及新生兒死亡率、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質、女性“兩癌”篩查及防治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從醫50年來,張梅月接待、醫治病患近80萬人次,接生嬰兒8萬余個,主刀婦產科手術數十萬例零事故,在全市開展新技術、新項目20余項,發表國家級、省級論文50余篇,出版專著2部。其中,她主持研究的課題榮獲2004年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獎一項(第一名)、駐馬店市科技成果獎13項。
張梅月先后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科技先進工作者稱號,光榮地出席了全國第十一次婦女代表大會,河南省第七次、第八次黨代會。
對患者飽含深情
“病號來找我,是對我的信任,我不能讓她們等我。”張梅月經常是中午加班,晚上10時才下班,無論多晚都要看完所有的門診病人。張梅月說,很多患者從農村來,一定要讓患者當天看完病還能趕回去。據統計,張梅月每天診治患者超過百人。
由于工作忙不能照顧家人,張梅月的兒子6歲時就會自己煮方便面。一次,兒子高燒39℃,她正在做手術。看到孩子痛苦的表情,同事們忍不住掉下了眼淚。還有一次,張梅月的丈夫中毒休克,她正在搶救一名大出血產婦,無暇顧及,是急診醫生挽救了她丈夫的生命。2000年,張梅月的父親突然腦出血,等她忙完手頭的工作趕到父親身邊時,父親已永遠閉上雙眼。
2004年的一天,醫院收治一名大出血產婦,需要馬上施行手術。正在這時,張梅月的妹妹從洛陽打來電話說母親得了急性胰腺炎。面對生命垂危的產婦,她愧疚地對妹妹說自己走不開。妹妹生氣地說她心太狠,她強忍眼淚,走進手術室。張梅月說,自己是個醫生,面對需要搶救的患者,她只能這樣取舍。
2002年11月,張梅月接診了一位5胞胎孕婦,入院后孕婦突然出現緊急情況,張梅月果斷為該孕婦做了剖宮產手術,母子6人平安康復出院,創造了我省五胞胎早產兒低體重兒全部成活的紀錄,在國內也屬罕見。
一天夜晚,醫院轉來一名子宮先兆破裂的急診病號,孕婦和胎兒隨時有生命危險。張梅月立即組織實施手術,在麻醉注射時,因注射管壁破裂,玻璃碎片割傷她的右手中指,傷口長達2厘米,血流不止。時間就是生命,她顧不上止血,匆忙戴上橡膠手套,為孕婦實施手術,手術完成,母嬰平安。當她摘下手套時,手套內積血20多毫升。
2000年的一天,張梅月的腳崴傷了,腳踝和腳背都是淤血,疼痛難忍。醫院來電,從遂平轉來一名產婦有生命危險,急需手術。張梅月口服止痛藥后又在肛門塞了止痛藥,由兒子背著她下樓送到醫院。因為受傷的腳不能著地,她靠一條腿支撐做完手術,保證了母子平安,自己卻濕透了衣衫,無法挪步,被人抬出手術室。
2015年5月,張梅月參加醫院組織的下鄉義診,路上就感覺自己右下腹疼痛,同事發現她不時用手按右下腹,告知她可能是急性闌尾炎,需要馬上去醫院檢查。但張梅月還是堅持義診結束。下午回到醫院后,科室來了3名危重病人,需要她主刀手術,她毅然走上手術臺。第三臺手術結束后,她疼得大汗淋漓,后經外科醫生診斷為急性闌尾炎,需立即手術,術中發現已闌尾穿孔。
有一年五一期間,張梅月兩天兩夜連軸轉做了16臺手術。
張梅月說,自己累點兒沒啥,但不能辜負病人及其家屬對自己的信任。
對困難患者滿懷悲憫
無論多么忙,張梅月都從細節上讓患者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查房時,她耐心地解答病人的每一個問題。每次手術結束,她不是急著換下手術服,而是和護士一起把病人抬上車,送回病房。病人醒來時,她總是在第一時間站在病人床邊,查看術后情況。遇到行動不便的患者,她總是扶她們起床、躺下,悉心地幫她們穿鞋系帶。
除了在醫療上對患者精益求精,張梅月還在生活上心理上體貼患者。一名48歲的患者,一個人帶著4個孩子靠撿廢品為生,患了頑固性陰道炎,外陰潰爛,久治不愈。張梅月只用了100多塊錢的藥,就為她解決了反復困擾的病痛。
還有一位患者,30多歲時做過腦梗手術,40多歲時因子宮肌瘤找張梅月治療。張梅月了解到這是個無人照顧的孤身女人,不僅在住院期間給予其特別關注,提供經濟幫助,還在其出院后,逢年過節前去探望。從40年前每年給幾百塊錢,到后來每年給兩三千塊錢,再后來每年給6000多塊錢,讓她安心住在敬老院。今年6月,這位86歲高齡的老人去世時說:“沒有張梅月,我別說活80多歲了,50歲也難活到。”
有一名子宮肌瘤患者,夫妻雙方雙目失明,家境非常困難。張梅月自己資助錢物后,又發動全科醫護人員共同獻愛心,使病人成功進行手術并康復出院。
“張主任經常為患者墊付醫療費,幾百幾千元的都有。”“有一次,一名宮外孕患者大出血急需用血,張主任把剛發的工資全部墊上。”“我有好多次看見張主任到醫院門口接病號”……說起張梅月與患者的故事,駐馬店市中心醫院的醫護人員都能講出一大串。
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辛勤努力和不懈追求,使張梅月在婦產科領域形成了自己的治療特色,威望和名氣遍及全市,甚至安徽、上海、西安、湖北等地的患者也絡繹不絕地慕名前來就診。外界開始對她關注,不少單位向她伸出橄欖枝。1995年,南方一家醫院以年薪20萬元、配汽車一輛、別墅一套竭誠相邀,還不包括其他收入。而當時,她的月工資只有500多元。幾乎與此同時,省城最大的河南省人民醫院也向她發出了邀請。她的不少老同學一個個在南方都擁有了千萬元資產,留在省城的老同學,也一個個或成為醫院的臺柱子,或者走上廳級、副廳級領導崗位。面對這樣巨大的收入差距,面對廣闊而精彩世界的召喚,她說:“駐馬店的山山水水養育了我,我舍不得離開駐馬店,我要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駐馬店人民。”
對自己的信念清晰執著
張梅月今年已67歲,但她還是那個走路快、說話快、干活快的“三快張”。
2009年,張梅月到了退休年齡,但太多患者離不開她。于是,醫院領導在得到她的同意后,三次為她辦理了延退。2016年,張梅月正式退休,省內外的一些醫院紛紛登門高薪聘請她,均被她婉拒,接受了醫院返聘。“這么多年了,醫院就是我的家,患者就是我的親人,她們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她們。我要把畢生精力和技能奉獻給駐馬店人民。”張梅月深情地說。
為了緊跟發展步伐,張梅月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如今,除了坐診,她還時常做婦產、產科大手術。
“我的老師朱全道將近90歲了,依然奮戰在婦產科一線,還經常到其他地市進行技術指導和會診手術。我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的母親胡佩蘭90多歲還在為婦女同胞的健康嘔心瀝血。他們都是我的榜樣,我要像他們一樣,一生為了患者奮斗不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張梅月堅定地說。
“張梅月用她的初心、仁心、愛心生動詮釋了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團結、奉獻、仁愛、創新’的精神。”說起張梅月,一位醫院老同志說她就是醫院精神的集中體現。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