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國家為何歡迎中國企業“扎根非洲”?
摘要: 助力轉型 報告認為,中國企業在投資非洲過程中,為非洲的工業化、民生改善作出貢獻,已成為非洲經濟包容性發展的推動力之一。布基納法索駐華大使阿達馬·孔波雷說,布基納法索各方一致贊賞中國企業的投資活動,我們希望能夠進一步吸引中國企業來布基納法索,特別是到整個非洲投資。
中新社北京9月3日電 (記者 薄雯雯)中非民間商會近日發布的《中國企業投資非洲》報告顯示,2000年以來,在中非合作論壇推動下,中國民營企業逐步成為中非經貿投資合作的主要力量,正在經歷從“走向非洲”到“落戶非洲”、再到“扎根非洲”的轉變。
在報告發布會上,多位非洲國家官員表示歡迎中國企業“扎根非洲”,進行長期投資與合作。原因何在?多位與會中外政商界人士和專家學者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強勁穩定
過去20年,中國對非投資穩步增長。中非貿易額增長了20倍,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增長了100倍。截至2020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達到473.5億美元。
報告稱,面對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經濟放緩、貿易保護主義、非洲債務等挑戰,中國企業仍然對投資非洲保持樂觀意愿,并針對自身問題與短板不斷加強能力建設,探索三方合作,制定長期經營規劃,融入非洲經濟社會發展。
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執行秘書薇拉·松圭認為,中國和非洲的合作態勢“非常強勁”。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國企業仍持續對非投資,這為非洲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同時,雙方的合作始終關注并致力于實現可持續發展。
松圭還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為非洲和中國都帶來了巨大的收益。“通過線上電商,盧旺達、埃塞俄比亞等國的咖啡如今在中國非?;鸨?。我們有越來越多的非洲產品銷售到中國。”
中國外交部非洲司司長吳鵬指出,中非合作論壇成立20年以來,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年均增長都在25%以上。盡管全球對非投資都受疫情影響而下滑,但是中國對非投資從2019年的約27億美元逆勢增長至2020年的近30億美元。“這些亮眼的業績在疫情陰霾之下為經濟復蘇帶來了希望。”
助力轉型
報告認為,中國企業在投資非洲過程中,為非洲的工業化、民生改善作出貢獻,已成為非洲經濟包容性發展的推動力之一。
“中國對非投資已經實現了質的飛躍,我們看到中資企業打造了一批優質的旗艦項目,推動了非洲新興領域市場的發展。”吳鵬說,可以看到現在很多中國企業已經在非洲“扎根”,作出了長期對非投資規劃。
“我們歡迎更多的投資。”埃塞俄比亞駐華大使特肖梅表示,中國企業在促進非洲基礎設施現代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很多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已經在非洲大陸展開。“中國企業有經驗、有技術、有資金,這些都是非洲國家非常需要的,這樣才能夠幫助非洲轉型。”
非洲開發銀行行長阿德西納說,現在有越來越多非洲企業尋求和中國企業合作。“中國企業在關注非洲傳統投資領域的同時,開始著眼于高技術制造業、醫療醫藥、數字經濟、航空產業等新領域的發展與合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南非研究中心主任姚桂梅介紹說,中國特別注重對非洲的電力和能源方面的建設,不僅提高了非洲國家的供電能力,還改善了非洲的能源結構。
互利共贏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認為,中非投資合作互利共贏。中國企業投資非洲既推動了中國自身經濟發展,同時又為非洲國家提供了資金、技術等支持,幫助其將優勢資源轉化成市場競爭力。
“中國有一句諺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希望中國企業給我們賦能,教我們‘學會捕魚’,這將是雙贏的合作關系。”布基納法索駐華大使阿達馬·孔波雷說,布基納法索各方一致贊賞中國企業的投資活動,我們希望能夠進一步吸引中國企業來布基納法索,特別是到整個非洲投資。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薩克斯認為,中國的脫貧經驗、投資以及技術能夠啟發非洲未來的發展,非洲也能夠追尋中國的足跡,實現強大的經濟發展。“我認為中國能夠賦能非洲,實現前所未有的發展和進步,這將是未來幾十年我們會看到的。”(完)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