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守5592:全軍海拔最高駐兵點 名副其實的“極限禁區”
摘要:連長王旭說,“5592觀察哨戰術價值很高,我們駐守在這里,就是極限禁區的‘千里眼’,捍衛主權的‘守護神’,責任重大,使命光榮。”5592觀察哨建哨命令下達后,田海師率先申請上哨,跟隨“師傅”的腳步,田海生也提交了申請,這對“師生”組合的陣地又轉移到了前線戰位。
戍守5592

5592觀察哨官兵執行巡邏任務。 本文圖片均由王乾/攝

5592觀察哨官兵面向黨旗莊嚴宣誓。
一
7月27日,西藏某邊境5592觀察哨內,四級軍士長彭紹偉正緊緊盯著目標地域。此時,內地早已是盛夏,但5592觀察哨周邊卻依舊是“千里冰封”。
這個以海拔命名的觀察哨是全軍海拔最高的駐兵點,這里的紫外線強度是平原地區的5倍,年均氣溫零下20攝氏度,一年四季大風不斷,是名副其實的“極限禁區”,西藏軍區某邊防團“高原戍邊模范營”崗巴邊防營的官兵們駐守在這里。
“連長,對面有情況!”彭紹偉對著電臺低吼道,干燥的天氣讓他的聲音有些沙啞。
“密切觀察,注意記錄!”電臺里傳來連長王旭的聲音,“上報完這組數據你馬上換班。”王旭又加了一句。
彭紹偉已經連續觀察了將近4個小時,因為班里新戰士生病,他主動要求多輪一班崗,如果不是連長要求,他還想繼續觀察下去。
使勁搓了搓有些僵硬的手,又趕緊把搓熱的手捂在布滿血絲的眼睛上“熱敷”,這是彭紹偉獨創的放松辦法。“這樣多搞幾遍,手也熱乎了,眼睛也舒服了。”他介紹說,由于海拔高、氣溫低,他們常年都穿著冬裝。
最初的5592不過是地圖上的一個高程點,很少有人到過這里。“根本沒有路,周圍全是大石頭,只能硬著頭皮往里開,走不了了就下車徒步前進。”駕駛員范世鮮對第一次上5592印象深刻。
開始常態觀察任務后,為了保證天亮前登上5592,戰士們每天凌晨4點出發,直至深夜才返回。每次出車,范世鮮只能靠著微弱的月光尋找能走的“路”,若是遇上起霧,就只能“憑著感覺走”。
“我們執行觀察任務的戰士能輪換,但范世鮮不行。”由于路途艱險、任務緊急,像范世鮮這樣熟悉情況、技術過硬的駕駛員,在連隊還是“獨苗”,戰友們談起與他同行的那段日子,對他既敬佩又心疼。
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個操作都小心翼翼,范世鮮載著戰友們無數次迎著晨曦出征、伴著星辰凱旋,生生在“絕地”踏出一條“天路”。
“這個哨位是我們的戰士一鍬一鎬建起來的。”連長王旭提起和他同甘共苦的戰友、兄弟,語氣中總是充滿了自豪,“上面全是凍土,有時一鎬下去只是一道白印子。5592觀察哨建設初期正逢隆冬,風大雪急,建設工作非常艱辛。”
“記得有一次大雪天施工,大衣上的雪積了一層又一層,回去休息的時候才發現,那些雪早已凍成了一層‘冰鎧甲’。”不知流了多少血汗,斷了多少鍬鎬,官兵們憑著不屈意志和堅定信念,終于把5592觀察哨建成了扎在前線的堅固堡壘。
“這里環境是惡劣了點,但卻是極佳的觀察點。”連長王旭說,“5592觀察哨戰術價值很高,我們駐守在這里,就是極限禁區的‘千里眼’,捍衛主權的‘守護神’,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二
“向英雄,敬禮!”
觀察哨內,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群體的畫像被莊嚴懸掛在最顯眼的位置,每天上哨前,官兵們都會對著畫像敬一個最標準的軍禮,既是深切悼念,也是發自內心的敬重。
“他們是最好的榜樣。”下士馮誠說,“在守衛領土主權的光榮事業上,他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直至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給我們打了樣。”
在5592觀察哨,榜樣的力量始終激勵著官兵在極地無言堅守、在前線奮勇戰斗。
夕陽余暉落下,觀察哨官兵又一次凱旋,帶隊的上士田海師身上沾滿了泥巴。在巡邏路上,分隊突遭短時暴雨,巡邏車不慎陷入泥坑動彈不得,田海師第一個下車檢查情況,搬來石塊墊在輪胎下,指揮車輛順利脫困,全然不顧被輪胎卷起的泥漿濺在衣服上、臉上。“衣服上沾點泥土再正常不過,再干凈的衣服也很難堅持一個上午。”田海師說。
“班長什么事都頂在前面,生活上是我們的老大哥,訓練上是我們的嚴師,任務中是我們的標桿。”提起班長田海師,下士田海生佩服不已。
田海師、田海生是連里有名的“師生”組合,雖然不是親兄弟,但兩人感情勝似兄弟。2018年,還是新兵的田海生下連后分到了田海師所帶的班里,“老田,可得好好帶你的‘親兄弟’啊!”因兩人名字相似,戰友們紛紛開起了玩笑。
28歲的田海師對這個18歲的新兵格外關照,也格外嚴厲。“剛開始我總覺得班長是在針對我,訓練上我總要比別人多一點,偶爾偷個懶就會被‘逮’到,加練不說,還要當著全班的面挨批。”成長的過程是艱辛的,田海生后來才知道,這并不是所謂的“針對”,而是班長對他寄予的深切希冀。
田海師結合田海生的短板為他制訂了詳細的訓練計劃,每一次“加餐”都是補差,每一次批評都是糾偏正向,而田海生也很爭氣地快速成長為連隊骨干。
5592觀察哨建哨命令下達后,田海師率先申請上哨,跟隨“師傅”的腳步,田海生也提交了申請,這對“師生”組合的陣地又轉移到了前線戰位。
三
“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這首《國家》是崗巴邊防營上士魯周揚最喜歡的一首歌。在他看來,堅守在邊關哨位,守護的既是祖國的神圣領土,也是自己小家的安寧。
自19歲入伍以來,魯周揚已經在邊關堅守了11年。5592觀察任務開始的時候,他的兒子剛會開口說話,寥寥無幾的見面次數讓孩子對父親的印象只停留在手機視頻和照片上。
“爸爸在哪里?”“在墻上。”孩子的回答讓人哭笑不得,也道出了邊防軍人的心酸。提起孩子,魯周揚總有說不完的話。他在心得體會本上寫道:“作為一名邊防軍人,仰不愧天,俯不愧地。”11年來,他把最好的青春留在了最艱苦的地方,流過血,拼過命,無愧于祖國,無愧于人民,卻唯獨愧對了家庭。
“這個地方邊防管控任務重、形勢復雜,就算休假回了家,心里也少不了牽掛。”教導員李鑫放心不下邊防,更放心不下他的戰友們,已經很長時間沒休過假。好在妻子通情達理,他也答應妻子完成階段任務后就回家休假。
“高地方,苦地方,建功立業好地方。”這里雖然苦,但卻吸引著無數胸懷戍邊衛國理想的熱血青年,上士滕志強就是其中之一。
滕志強的家鄉在浙江溫州,他一直有“到邊關去,到一線去”的戍邊夢。2017年,當時正在駐廣東的陸軍某部服役的滕志強終于等來了這一天:連隊分到了調往西藏邊防的指標,當時任文書的他瞞著父母第一個交了申請書。“西藏很苦,你的身體怕是受不住。”戰友們舍不得他,但怎么勸都改變不了他的想法。就這樣,帶著戰友們的祝福他踏上了西行的航班,跨越數千公里如愿以償來到邊防一線。
“別看他瘦,他可比誰都倔。”熬過高原反應,撐過水土不服,滕志強又第一時間申請上哨進點,用他的話說:“千里迢迢來邊防,就是要上哨所的。”
5592正式駐兵后,已經30歲的滕志強又率先寫下請戰書,“寫晚了可就被新同志給比下去了。”他笑著說,這些被人們說是“含著蜜”長大的娃娃們請戰的時候可一點都不含糊。
來自河南登封的新戰士范浩源在請戰書中寫道:“親愛的爸媽,兒子深知腳下的土地是我用生命守護的意義,誰不想擁抱妻兒,誰不想與家人團聚,那誰又來守衛這面國旗?”
云端的5592,年輕戰士們的火熱青春在這里燃燒,這里沒有界碑,他們用身軀化作不朽的界碑。觀察哨前的巨石上,不但刻著哨所的名字,也刻著“正道”兩個大字,象征著官兵們履行的是光榮使命、從事的是崇高事業。
每逢主題黨日、大項任務、重要節日,他們都會聚集在巨石前重溫入黨誓詞和軍人誓詞。八一建軍節前夕,官兵們面向巨石再一次莊嚴宣誓:“寧可向前十步死,絕不后退半步生!邊防有我,請祖國和人民放心!”
馬科 馮亞坤 鄔軍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