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衛河,豫北抗擊罕見強降雨紀實
衛河,海河水系的一條支流,源于太行山脈,流經河南新鄉、鶴壁、安陽等地。
連日來,一場罕見的持續性強降雨突襲河南,讓這條河流險情不斷,直至在新鄉、鶴壁等地漫堤、決口,沿岸數百萬群眾受困,形勢十分危急。
保衛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決戰衛河!經過兩個晝夜持續奮戰,26日2時27分,衛河決口終于合龍。
保衛大堤
這是豫北自有氣象記錄以來所遭遇的最極端降水!
7月17日8時至22日6時,新鄉最大降水量907毫米,最大2小時降雨267.4毫米,超過了鄭州的262.5毫米。鶴壁的降水量也超過鄭州,平均降水量為562.1毫米,最大降水量達到1072.8毫米。
受罕見強降雨影響,豫北多條河流、水庫超過警戒水位。衛河新鄉段、鶴壁段和共產主義渠出現超保洪水,甚至發生漫堤、決口,沿線58個鄉鎮紛紛告急。一場衛河大堤保衛戰打響。
22日17時,鶴壁市浚縣新鎮鎮彭村的衛河河堤上,巡查人員發現險情:一處穿堤涵洞出現漏水,這是個危險的信號。鶴壁市立即組織全力搶護。
由于雨勢、水勢太大,21時左右,彭村段發生決口,最大寬度至40米,左岸16個村旋即成為一片汪洋。
同時,共產主義渠洪水漫堤,涌入衛河,致使衛河水位抬升,排泄能力下降,進一步加大了衛河大堤的壓力。
相關地市緊急發布通知,要求所有村莊緊急轉移群眾,組織人員上堤堵口搶險。
至23日凌晨,7輛滿載石塊的重型卡車開進決口處,瞬間就被洪水吞沒。上午,當地群眾陸續自發用卡車、石頭投河,但仍未堵住決口。
險情就是命令,專業救援隊伍火速馳援!
“經先遣組偵測分析,河堤頂寬7米,底寬25米,決口寬度約40米,流速3米每秒。”23日下午,最先抵達的應急管理部工程救援中心(中國安能)救援先遣組發回報告。
接到險情后,中國安能緊急調集正在焦作、開封備勤的158名工程救援人員、39臺套大型裝備趕赴現場,立即投入搶險。
24日凌晨1時,搶修的道路具備了重型裝備行駛條件,石料籌備到位,第一車石料倒入決口處。
還剩5米、4米……連續奮戰20多個小時,眼看就要合龍,對岸再次發生垮塌,已經縮小的龍口再次被強勁的水流沖開,剛卸載的填滿石塊的鋼筋籠,一入水就被沖刷到幾米外。
“從來沒見過難度這么大的封堵!”大堤上推土機轟隆隆作響,駕駛室內溫度高達40℃,多次參加過封堵決口的操作手蔡向峰渾身濕透,全神貫注。
中國安能集團安全總監王永平告訴記者,土堤十分松軟,右岸完全被淹沒,運料車無法到達,原來制定的雙向推進方案只有改為從左岸單向推進,大大增加了封堵難度。
25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為緩減水流速度,救援隊伍又將滿載石料的3輛重型卡車、1輛公交車推入待合龍處。其他搶險隊員用三層鋼筋籠、將12個1立方鋼筋籠一起串起來,進行護角。同時,繼續加固右岸。
連續兩個晝夜合力奮戰,到26日2時27分,大堤上終于傳來喜訊:衛河決口成功合龍!
緊急轉移
水位越漲越高,危險快速迫近,生命高于一切!
“全市所有公交車輛停運;全市所有企事業單位除必要的搶險救災人員和值班人員外全部居家辦公;所有地下商場、停車場人員全部撤離,確保安全。”
22日,安陽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緊急公告。
暴雨突襲,安陽市所屬湯陰縣、安陽縣、內黃縣、文峰區發出啟用廣潤坡蓄滯洪區預警指令,超前安排部署做好蓄滯洪區群眾轉移工作。
市水利局、公安局、衛健委緊急成立應急隊伍,市消防支隊全員出戰,社會救援隊伍全部到位。截至22日,安陽市共轉移約11.5萬人。
22日晚,鶴壁市浚縣新鎮鎮彭村,村委會用大喇叭通知村民立即撤離。
“凌晨1點,沒來得及收拾東西,我和村民們就一起跑出來了。”村民趙廣琴說,看著暴漲的河水,心里很害怕,但后來看到部隊前來馳援,鄉親們都踏實多了。
23日上午,記者乘船來到新鄉衛輝市清水河村。
渾濁的洪水沒過膝蓋,救援人員排成兩列站在水里,中間是一條長長的繩索。在救援人員保護下,村民們扶著繩索一步步向動力舟橋靠近。
40艘沖鋒舟從中央防汛抗旱物資儲備鄭州倉庫中緊急調撥至此,中國安能102名專業救援人員,攜帶應急動力舟橋、全地形兩棲救援車等裝備30余臺套,22日晚抵達現場。
23日早8時,滂沱大雨中,一臺動力舟橋啟動出發。前行的水路中,有的地方被電線阻攔,有的地方水下是障礙物。經過一番摸索,動力舟橋終于在清水河村村口靠岸。
村民陸續在村口集結,救援隊員利用繩索將村民護送至動力舟橋上。
“我們將3個河中舟、1個岸邊舟拼在一起,組成2臺漕渡門橋,每臺展開后承載65噸,可滿載450人。”現場指揮救援的中國安能一局副總經理白文軍說。
茫茫洪水中,綠色的動力舟橋猶如“生命之舟”,不間斷運送受困村民。截至23日中午12時,約1400名被困村民被轉移至安全地帶。
“我們剛剛把一位101歲高齡婆婆救出來了!她體力不支暈過去了,馬上送醫院治療。”
23日16時,正在衛輝市下園村救災的佛山南獅救援隊隊長馬建華傳來最新消息。這是一支全部由退伍軍人組成的救援隊伍,22日下午就趕到下園村,已經協助當地轉移千余名村民。
最統計數據顯示,至25日,新鄉市緊急轉移安置20萬余人;至24日,鶴壁22.7萬受災群眾被安全轉移。
安置救援
23日,記者來到安陽縣最大的受災轉移群眾安置點——高莊鎮第四中學。
“高莊鎮共設5個安置點,共安置受災群眾3200余人,其中第四中學這個點安置了1000多人。確保群眾有飯吃、有干凈水喝、有衣穿、有醫療保障。”安陽縣高莊鎮紀委書記劉永軍說。
記者看到,這個安置點啟用了25間教室,每間安置30多名村民,都配備了被褥等基本生活用品。他們中,年齡最大的90多歲,最小的未滿月。鎮里還配備了3名村醫提供醫療服務。
在鶴壁市浚縣科達中學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受災群眾被安排到學生宿舍,實行男女分宿。年長者和行動不便者被安排到下鋪。學校專門設置了兩間教室儲放飲用水、方便面等救援物資。
“吃住都很好。”72歲的牛村村民牛朋士激動地說“,水都過胸口了,要不是解放軍解救,老命都沒了。”
新鎮鎮黨委委員戴路人介紹,從23日上午開始,科達中學陸續安置了1300多名受災群眾。周邊市縣以及民間多方救援力量也送來了大量救援物資。
24日中午,記者來到新鄉市牧野區尚村小學安置點,由河南職業技術學院老師自發組成的救援隊也剛剛趕到。
“我們一早從鄭州出發,帶了衣物、方便面、礦泉水等物資。”婁松濤老師說,得知尚村小學被設為臨時安置點,就連夜組織生活物資運送過來。
記者隨同河南省消防救援總隊在京港澳高速上由南向北行駛,透過車窗,看到一輛輛載滿物資的大卡車、拉著皮劃艇的皮卡車以及一些私人越野車等疾馳而過。車頭或車身上,掛著“蘭考為新鄉加油”“藍天救援隊”“一方有難 八方支援”等條幅。
京港澳高速成了一條生命接力的跑道,各方支援力量從四面八方匯向災情嚴重的豫北地區。
新鄉市鳳泉區大塊鎮是泄洪區,全鎮14個行政村有12個村被淹,其中秀才莊、孟莊、石莊等村共1萬多人受災嚴重,不斷有救援人員載著受困村民轉移。
記者看到,一艘皮劃艇運出7名村民。泡在水里的,是三名救援隊員,他們一人在前面用繩子拉、兩人在后面推。這三人分別是來自山東臨沂的志愿救援人員張家駿、來自新鄉市原陽縣的消防員張育源和鄰近村村民趙家萱。
“我是從山東開車6個多小時,今天凌晨2點趕到這里的,一直干到現在。”張家駿告訴記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都是一家人。”
(新華社記者 王圣志 齊中熙 孫清清 劉夏村 李 鵬 新華社鄭州7月26日電)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