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中招文化課考試6月25日、26日進行 八類考生可享受政策性加分
摘要:不能跨縣區填報高中志愿 填報志愿由考生本人登錄省中招平臺網上填報。報考其他學校的,照顧5分。持有駐外使領館出具的《駐外使領館工作人員隨任子女回國證明》的初中階段回國的初中生,在初中畢業后參加我省統一組織的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的,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優先錄取。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劉金霞)2021年中招考試分配生招生錄取政策如何,考生如何填報志愿……就廣大初中畢業生和學生家長關心的一些問題,昨日,記者采訪了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
中招文化課考試6月25日、26日進行
該負責人介紹,2021年中招考試由文化課考試、體育考試和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三部分組成,總分700分,其中文化課考試600分、體育考試70分、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30分。體育考試和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已于4月30日完成,文化課考試全省統一安排在6月25日、26日兩天進行。
從2020年入學的初一年級新生開始,將生物、地理納入中招考試科目,在相應課程結束后進行,實行隨教隨考隨清。考試時間安排在初二年級下學期期末,隨當年初三年級中招考試一并組織,考試成績計入學生次年中招錄取總成績。也就是說2022年的初二年級學生在2022年的中招考試結束后(6月27日)參加生物、地理考試,成績計入2023年的中招錄取總成績。
符合條件才能享有分配生資格
結合我市實際,今年核定我市省、市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分配生比例占本校招生計劃的50%。享受分配生政策的考生,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一、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遵守社會公德,模范遵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習目的明確、態度端正、刻苦勤奮的初中畢業生。二、在籍生且連續3年在同一所初中就讀的應屆畢業生(往屆生和轉學生不具備分配生資格)。三、分配生僅對第一志愿有效。
從2020年起新入校的初一年級新生,2023年初中畢業時,只有學區內的學生且符合上述第一、第二條要求者,才能享有分配生資格(政策性照顧的優撫對象子女和統籌安排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除外)。
不能跨縣區填報高中志愿
填報志愿由考生本人登錄省中招平臺網上填報。考生填報志愿要根據平時成績和個人意愿,慎重填報。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或代替學生填報志愿,更不得限制學生填報志愿。志愿經考生和家長簽字確認提交后,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志愿類別:考生志愿分三個類別,一是選報的提前錄取類,二是必報的批次錄取類,三是補報的征求志愿錄取類。
根據《省招生通知》相關要求,公辦、民辦普通高中原則上實行屬地招生。各縣的普通高中在本縣域內招生;市城區的普通高中原則上在城區招生,除駐馬店高中宏志班、創新實驗班和市一高珍珠班外,不能跨縣區填報高中志愿。
此外,依據考生本人志愿被學校正常錄取后未按規定時間報到就讀的考生,視為主動放棄普通高中學業資格,省內一律不予注冊普通高中學籍。任何學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學校錄取的學生。嚴禁出現人籍分離、空掛學籍、學籍造假等現象。
八類考生可享受政策性加分
2021年普通高中招生政策性加分對象和標準如下:
公安烈士、公安英模子女,按照錄取分值10%的標準,降低分數優先錄取;因公犧牲、一級至四級因公傷殘公安民警子女,按照錄取分值5%的標準,降低分數優先錄取。
歸僑、僑眷考生照顧10分錄取,臺灣同胞投資者及隨行眷屬、所聘臺灣管理人員憑《臺灣同胞投資證書》,其子女報考普通高中的,照顧10分。
對農村獨生子女家庭和計劃生育雙女家庭,其子女報考本縣區高中的,照顧10分。
派駐各地進行艾滋病防治幫扶工作隊員的子女,報考當地普通高中的可照顧10分。
少數民族考生報考少數民族學校的,照顧10分;報考其他學校的,照顧5分。
軍人子女考生加分按照相關規定執行。一級至四級殘疾退役軍人子女教育優待按照有關要求執行。
獲得見義勇為榮譽稱號人員及其子女加分按照有關要求執行。
持有駐外使領館出具的《駐外使領館工作人員隨任子女回國證明》的初中階段回國的初中生,在初中畢業后參加我省統一組織的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的,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優先錄取。
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項加分條件,只取其中最高一項分值加分,不得重復加分。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