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河南 |"四變"興農"慧"種田 確保糧穩農富
摘要:“分散經營”變為“集中經營”。據了解,寶豐縣新建的7萬畝高標準農田中,已有5萬畝集中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提供了新路徑,最大限度發揮了高標準農田效益。寶豐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文勝偉信心滿滿。
寶豐縣商酒務鎮高標準農田示范區。(何五昌 攝)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4月中旬,走進位平頂山市寶豐縣商酒務鎮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麥浪隨風輕拂,豐收的氣息撲面而來。
耕耘希望,收獲美好。近幾年,寶豐縣加大高標準良田投資力度,改革種田、管理和經營方式,“粗放型”變為“智慧型”,“一家管”變為“大家管”,“分散經營”變為“集中經營”。“四變”興農“慧”種田,確保糧穩、農富。
變“望天田”為“致富田”。“以前俺們村一直都是靠天吃飯,遇上旱年,打井挖到150多米還沒見水,地租300塊錢一畝都沒人要,唉。”寶豐縣楊溝村書記楊書英回憶起以前的日苦子,不住地搖頭。
先規劃后實施,先整合后推進。近幾年,寶豐縣考慮發展需求、資源稟賦等因素,設立龍王溝鄉村振興示范區高標準農田,打通龍泉寺、楊溝水系,建壩蓄水,打造沿河觀光和萬畝油菜花海,把龍王溝打扮成了有山有水,有花有景的好去處,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
寶豐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文勝偉介紹,2019年以來寶豐縣按照“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溝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要求,先后投資1.53億元,新建高標準農田7萬畝,項目區每年可增收糧食1050萬公斤,惠及農戶15236戶,增加農民收入2310萬元。
“粗放型”變“智慧型”。“俺在手機APP上點一下,定期就能自動施肥,1000畝地兩天就澆完了,省事兒得很!”商酒務鎮趙官營村種糧大戶閆現高美滋滋地說。
在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通過物聯網控制系統,可在線實時查看農田地理信息、同時進行植保監測、氣象預警、農產品溯源、用水效率監測等功能,對植株生長圖形、生長長勢的圖像采集和對病蟲害發生類型、等級的判讀診斷。從精耕細作到精準農業,如今的農田內裝備的物聯網水肥一體機,可實現核心區5000畝土地噴灌全覆蓋、水肥精準化,年節水量達35萬立方米、節省施肥費用十余萬元。示范區配備測土配肥機、聯合收割機等現代農業設備,原來需要八天收割的糧食,現在三天就可以收完。
“一家管”變為“大家管”。在趙莊鎮官衙村,村干部在田間逐一查看田間的路基、機井設施。寶豐縣通過監理“盯”、專人“查”、村干部“看”、第三方驗收多方合力,做好對高標準農田關鍵環節監督,構建監理、業主、鄉村、第三方共同參與的監管模式,一方面保障了工程質量,一方面為群眾有效使用提供了便利。按照“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實行縣、鄉、村分級管理,構建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的“三位一體”管護機制,確保高標準農田工程管得住、用得好,長期穩定發揮效益。
“分散經營”變為“集中經營”。寶豐縣采取流轉或托管的方式,將土地化零為整,鼓勵農業企業進行規模化經營,促進農業發展高質高效。商酒務鎮萬家豐合作社流轉高標準農田2000余畝,致力于糧食優質品種繁育和推廣,比種普通品種每畝增收600元以上。
據了解,寶豐縣新建的7萬畝高標準農田中,已有5萬畝集中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提供了新路徑,最大限度發揮了高標準農田效益。
“今年,我縣已謀劃高標準農田項目4萬畝,在堅決防止耕地非糧化同時,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寶豐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文勝偉信心滿滿。(張毅力)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