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黨組書記王和平組織召開黨史教育課
摘要:通過黨史教育課,老師們紛紛表示要守立德樹人之初心,崇德以修身,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為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貢獻畢生的青春和年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重溫紅色記憶 銘記輝煌歷史
——市教育局黨組書記王和平組織召開黨史教育課
駐馬店網訊(記者 周濤)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2021 年 4 月 9 日下午,在駐馬店市實驗小學五樓會議室,市教育局黨組書記王和平以“重溫紅色記憶 銘記輝煌歷史 扎實推進教育系統黨史學習教育”為題作專題黨課輔導。
課上,王和平從“不忘過去,全面把握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歷史,不斷前行,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經驗總結,立足實際,深刻認識新中國教育事業的歷史成就與現實使命,多措并舉,扎實推進市直教育系統黨史學習教育”四個方面,對黨的百年輝煌歷史和新中國教育事業的歷史成就和現實使命進行了全面、細致、深入的解讀輔導,并聯系教育工作實際,有很強的思想性、針對性和指導性,又有很強的號召力、感染力和凝聚力,使在座的黨員干部和師生深受啟發和教育。
王和平強調,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中堅力量。“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把青年一代培養造就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任務,更是我們共同的政治責任。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既是我們必須全力以赴落實好的政治任務,也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修課。各單位基層黨組織要結合青少年學生的思想特點和實際需求,發掘特色教育資源、開展特色教育活動、打造特色教育品牌。要用好我們本地豐富的紅色資源,扎實開展好紅色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
王和平指出,要深刻認識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任何國家任何社會維護政治統治、維系社會穩定,都要通過教育。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要深刻認識服從和服務于黨和國家大局全局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國興科教,科教興國。教育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服從和服務于一定歷史時期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我們要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人才和智力支撐。
曹文營校長、張煜副校長、許可副校長和駐馬店市二中100多名師生,用心聆聽了本次黨史教育課。在課上,老師和同學們遵守紀律、聚精會神、全神貫注,認真做好筆記,課后積極談感受、寫心得、學習氛圍熱火朝天。在駐馬店市二中的校園里、迅速興起了學習黨史的熱潮。
通過黨史教育課,老師們紛紛表示要守立德樹人之初心,崇德以修身,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為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貢獻畢生的青春和年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同學們也紛紛表示,崇敬革命烈士的視死如歸、學習時代英雄的頑強奮斗、弘揚身邊榜樣的忘我奉獻,要學黨史、知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勤奮學習,奮勇拼搏,勇敢地挑起建設祖國的歷史重擔,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成長成材。
通過本次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師生把苦難輝煌的過去、日新月異的現在、光明宏大的未來貫通起來,認識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和大歷史觀,更加自覺深刻認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在感性與理性的深層激蕩中更加堅定信仰、信念、信心,把“兩個維護”融入血脈、付諸行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