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球減貧事業創造中國樣本
摘要:援助:履行減貧國際責任 除了分享經驗,中國還為幫助其他國家擺脫貧困做出許多實實在在的努力,用行動有力推促全球減貧事業的發展?!爸袊臏p貧成就釋放了大量資源,這些資源可以投入到非洲和全世界更值得幫助的社區。”
長期以來,擺脫貧困是困擾全球發展和治理的突出難題。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p>
信心:推動全球脫貧進程
幾十年前,中國是世界銀行下屬國際開發協會的受援國;如今,中國已成為重要出資國——談及幾十年間世界銀行與中國的關系發生的重要改變,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芮澤感嘆,中國的脫貧成就在全球前所未有。
翻開中國脫貧的成績簿,一項項亮眼數據表明,這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不僅值得中國驕傲,更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按照現行貧困標準計算,中國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按照世界銀行國際貧困標準,中國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特別是在全球貧困狀況依然嚴峻、一些國家貧富分化加劇的背景下,中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如亞洲開發銀行東亞局局長詹姆斯·林奇所言,中國令人矚目的脫貧成就推動全球脫貧進程,為世界可持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對世界上其他仍深陷貧困泥潭的國家來說,中國的減貧成就是很好的范本。”阿根廷學者、中阿戰略合作觀察站主任帕特里西奧·朱斯托指出,中國取得“令人驚嘆的成就”,為世界樹立了典范。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減貧事業遭遇沖擊,全球極端貧困人口出現22年來首次增長。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在脆弱和沖突頻發的形勢下,經濟活動低迷預計將再令1800萬至2700萬人口陷入貧困。在此背景下,中國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消息猶如一劑強心針,給廣大發展中國家注入正能量。
“中國消除貧困為全球減貧事業和經濟復蘇增添信心和動力。”比利時弗拉芒語版《今日中國》雜志社總編輯麗娜·登格魯丹伊森說。
古巴國際政治研究中心亞太部主任盧維斯雷·岡薩雷斯認為,在疫情肆虐和全球百年未有的復雜變局中,中國脫貧成就給全人類上了“很好的一課”。
經驗:助力他國實現愿景
“中國脫貧攻堅的有效經驗和創新做法,正成為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學習樣本。”埃及共產黨總書記薩拉赫·阿茲利說。
近年來,許多國家的政要、學者、記者來到中國實地走訪,找尋中國成功脫貧的“秘笈”。尤其是同樣面臨貧困挑戰的其他發展中國家,都希望能從中國獲取值得借鑒的經驗。
“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方法使中國能夠提高全國的生產力,同時確保不同地區和部門之間公平分享發展收益。”肯尼亞旗幟媒體集團網站刊文指出,非洲約82%的窮人生活在農村地區,中國的脫貧經驗對非洲具有參考價值。“把重點放在農村地區可以極大地推動均衡發展,緩解人口向城市中心遷移,并為所有人提供在家附近就業的機會。”
曾來華采訪的阿根廷《方向》雜志記者艾倫·伊尼戈,對借助光伏產業實現脫貧的湖北黃岡李家灣村印象深刻:“太陽能光伏板在烈日下閃閃發光,沒想到在這么偏遠的村子能看到如此景象。”更讓他欣喜的是,中國鄉村綠色發展的經驗已經傳到阿根廷。2020年9月,在阿根廷北部胡胡伊省高原地區,中企承建的光伏發電項目正式投入商業運營,每年可為當地創造約5000萬美元的收入。
“除了專注自身發展,中國積極同各方分享扶貧方案和經驗。”聯合國糧農組織水產養殖處處長馬賽厄斯·哈洛特說。2016年,他與來自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老撾、緬甸等國的代表實地考察了云南紅河哈尼梯田的“稻漁共作”模式。當地人手把手傳授經驗的場景讓他記憶猶新。
近年來,中國積極支持并參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手拉手”等務實合作倡議,致力于推動全球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村可持續發展。在馬賽厄斯·哈洛特看來,中國的成功經驗能夠幫助更多國家實現人民生活幸福的愿景,吸引更多人加入到減貧及可持續發展事業中。
援助:履行減貧國際責任
除了分享經驗,中國還為幫助其他國家擺脫貧困做出許多實實在在的努力,用行動有力推促全球減貧事業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已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派遣60多萬名援助人員,提供大量援助。此外,中國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援建多個減貧項目。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以來,中國已與近20個發展中國家開展了數十個減貧援助合作項目,主要包括援建減貧示范合作項目、援建醫療衛生項目等。
“中國的減貧成就釋放了大量資源,這些資源可以投入到非洲和全世界更值得幫助的社區。”肯尼亞國際關系學者卡文斯·阿德希爾指出,中國向其他國家提供的國際發展支持成為全球民生改善計劃的一個重要支柱。中國提供了資金、技術和人員,幫助其他地方推動多領域的經濟活動。
近年來,中國還不斷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對接。世界銀行研究報告顯示,“一帶一路”倡議將使相關國家約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中國始終秉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并在尊重其他國家制度和文化的基礎上,盡可能地給予幫扶。”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楊寶榮向本報記者指出,在直接援助的同時,中國長期在國際平臺積極呼吁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更多關注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脫貧相關基礎產業投入,以期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沖擊,中國沒有停下參與全球貧困治理的腳步。疫情發生之后,中國同二十國集團成員一道落實“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并同國際社會一道加大對疫情特別重、壓力特別大的國家的支持力度,幫助其克服當前困難。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執行秘書巴爾塞納指出,在減貧方面,中國踐行了“兼濟天下”的理念。(人民日報記者 嚴瑜)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