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憶春節餃子香
文/劉韜
一進入臘月,母親就開始忙碌
起來,南集北市地購買包餃子的食材,為春節里一家人的團聚精心地籌備著。上好的原麥面,層理分明的五花肉,自己曬制的蘿卜干,再準備些石磨研磨的花椒、八角粉……
而今,傳統年俗有了多種新的形式,也充裕了新的內涵,每逢除夕唯一不變的,北方年夜飯的主角依然是餃子。的確,舌尖上的美食不斷地發生著嬗變,而我始終不能忘懷的,還是那縷縷飽含母愛的質樸的餃子香。
童年時期的鄉下,父輩們天天辛勤勞作,依然是過著半年野菜半年糧的生活,那年月餃子可算是極為奢侈的飯食。家家戶戶并不多的面粉藏于缸內,平時是舍不得吃的,留著春節或家里有貴客時吃。吃頓水餃解解饞,成了漫長一年里小伙伴們最大的奢望。
整個臘月都彌漫著滿滿的親情,散發著濃濃的年味。母親是個心細的人,父親從年集上把上好的土豬肉買到家,她就忙乎著計劃哪一部分適合做餃子餡,一定要讓父親提前留下,放在雪窩里去腥提鮮。母親用大瓢舀出面粉,在大瓷盆里和著冷水揉搓。母親凍得通紅的手靈活地揉著面團。在小小的我眼中,那雙粘滿面粉的手,在晨曦中顯得是格外美麗與神圣。
醒面的間隙,母親開始調制餃子餡。蘿卜干切絲剁碎,豆腐切成薄片煎至金黃,加入一把煉制的油渣……母親最拿手的就是特別注重這些輔材的配備。一時間,蘿卜干的筋道、豆腐的焦嫩、蔥姜蒜的辛辣、油渣的津香,爭相在餡里擠壓碰撞,融合成咸淡適中、味道鮮美的食料。側耳傾聽,整個村莊上空菜刀剁餡的聲音此起彼伏。
母親手握搟面杖,像一位巾幗英雄,主持著這場盛大節日里的餃子宴。拉條,切塊,按壓,母親搟面皮的動作節奏時而急促,時而緩慢,一個個小面團在她的手下奇妙地舒展開來。母親包出的餃子精致有型,賽似元寶。中午時分,一行行一圈圈穩穩端坐在案上的餃子,好像一家人圍坐案邊,其樂融融地列陣,增添節日的氣氛。
母親煮餃子更是講究。她特意囑咐我們,秋天里曬干的芝麻秸稈,放進地鍋的灶膛里燒水蒸煮,對餃子凝聚葷素精華可謂是功效極佳。這種火的熱度不像麥稈燃燒缺少后勁,也沒有劈柴火的熾熱猛烈。面皮與大餡在最為恰當的火候中再次融合,釋放出屬于濃郁年味里特有的食物氣息。
天剛擦黑,村莊里的鞭炮聲不絕于耳。熱騰騰的餃子從鍋中跳躍而出,餃子的濃香便在院子上空蕩漾,饞得孩子們直咽口水。母親包的水餃胖圓如月,餡多皮薄,晶瑩剔透。輕輕咬上一口,濃郁的湯汁在口中慢慢化開,撫著喉嚨下肚。這滿口生津的食物,加上濃淡相宜的原面湯,為我們驅走了嚴寒,留下了舌尖上屬于春節的記憶。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許多品類的餃子裝點著餐桌、點化著味蕾。遠離家鄉多年的我,無論在城市的哪個角落駐足,總會想起母親做的餃子的味道。那浸潤著年味飽含著母愛的餃子,永遠是家庭團圓的象征,最質樸最平淡也最永恒。
最憶春節餃子香。當紅紅的春聯貼好的時候,我時常凝望窗外飄舞的雪花,懷想那寄寓著豐收喜悅的熱氣騰騰的餃子。這些溫婉的記憶,在每個新春開啟的季節,都會給我積聚力量,催我奮進前行。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