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
摘要:一周、兩周過去了,投訴李冬菊的電話還是不斷。這天中午剛下班,新成接到媽媽的電話,說是讓兒子快點來家,一塊品嘗張伯伯的手藝。 李冬菊用手機給兒子通著話,眼睛卻盯著張秉書,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說著,李冬菊把公廁的一串鑰匙遞給了張秉書。
文/肖永成
恒和家園小區旁,新建了一座漂亮的公廁。
公廁管理員名叫李冬菊,50多歲。20年前,李冬菊身為鄉干部的丈夫,在一次抗洪搶險中不幸以身殉職了,這么多年,她一直獨自帶著兒子郭新成生活,日子過得很清苦。也有人多次想把她與喪偶的老校長張秉書撮合,可她卻一直不答應。
新成大學畢業后,考上了公務員,在父親生前所在的單位工作。下了班,新成就去陪陪母親,因為他知道,母親這些年太孤獨了。
新成的現任領導知道了他母親的情況后,特意安排區環衛部門招聘李冬菊做了公廁管理員,這一是讓她每月有一份工資,可以保證基本生活;二是她離兒子工作單位近,有個頭痛腦熱的好照應。
可想不到的是,李冬菊上崗不久,就接二連三地受到了市民的電話投訴。
說來也不是什么大問題,就是公廁里紙簍擺放的位置,不符合大家的習慣。李冬菊打掃完衛生,每每把紙簍放在左手邊,大家多次給她提出放右手邊,她總是置之不理,依然如故,說啥也不改變,一來二去,市民就打熱線電話投訴她了。
群眾利益無小事。環衛部門派包片負責人找李冬菊談話,希望她接受大家的意見,把放紙簍的位置變一下。
一周、兩周過去了,投訴李冬菊的電話還是不斷。一了解,李冬菊仍是我行我素,紙簍擺放的位置還在左邊,一直就沒有改變。
沒辦法,包片負責人就想到了李冬菊兒子郭新成,想讓兒子勸勸她。
新成對母親“左手邊放紙簍”的事,也有所耳聞,但他知道母親的脾氣,要是勸不好,怕母親一氣之下不干這份工作了,弄得不好收場。
思來想去,新成想到了多年來對媽媽暗有心意、默默幫助他們的張秉書。
張秉書退休兩年了,新成的想法也正合了他的心愿。
按新成的指點,張秉書每天都坐在李冬菊管理的公廁前,給李冬菊聊天。李冬菊很高興,也不再像以往那樣回避張秉書了,有時還把家里的鑰匙交給張秉書,讓他提前到她家里做做拿手的飯菜,一起吃。
這天中午剛下班,新成接到媽媽的電話,說是讓兒子快點來家,一塊品嘗張伯伯的手藝。張秉書有一手好廚藝。席間,李冬菊不停地給兒子夾菜,并向兒子稱贊張秉書的好。兒子看媽媽態度有明顯變化,也趁機給媽媽表示,會把張伯伯看成自家人,可以常來常往。
此后,張秉書不僅是李冬菊家的???,也是她上班地點的固定顧客,要是他哪天不按時到公廁旁來逛逛,李冬菊就會不住地往路口張望。
一天,張秉書提前來到公廁旁,準備幫李冬菊打掃一下衛生。李冬菊看張秉書來這么早,高興得把路上買的早點塞到他手里。張秉書趁機問道:“大妹子啊,你是不是左撇子呀?聽說,你把紙簍都放在左手邊,這怕是不太符合大多數人的習慣吧,咱改變一下位置好吧?”
“改變?你也認為必須改變一下?”
“嗯,變變吧,變了就順當了。”
正說著,李冬菊手機鈴聲響了,是她兒子打來的。
“領導都忙,別來看我了,我很好……哦,來檢查是吧?來吧,保證符合標準。”
李冬菊用手機給兒子通著話,眼睛卻盯著張秉書,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好,改變,馬上就變,也是該變變的時候了。”
說著,李冬菊把公廁的一串鑰匙遞給了張秉書。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