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中國故事 推動鄉村振興 ——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回顧
摘要:展望未來著力打造永不落幕的電影節 “舉辦農民電影節,就是想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農民看電影的問題。
記者 郭建光
“讓農民電影成為傳承民族文化的紐帶,成為塑造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的良媒。著力打造永不落幕的電影節。”不久前,在駐馬店召開的中國農民電影節品牌建設座談會上,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劉天金的這番講話擲地有聲。
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批復,自2018年起,每年的農歷秋分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中國農民電影節在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重要實踐。中國農民電影節經過連續3年培育,已經成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節慶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獨特品牌,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
在實踐中探索農民電影節鏗鏘前行
天下之中,千年古縣,悟穎塔下,宿鴨湖畔,以豐收為名,以電影為媒,2020年10月10日晚,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第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盛裝開幕,眾多影視藝術界嘉賓和當地農民代表一道,以特有的光影藝術互動聯歡,充分展現新時代、新農村、新農民的精神面貌和創業壯舉,凝聚起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的巨大力量。
中國電影節第三次走進駐馬店,以一系列精彩紛呈的電影主題文化活動,生動展現脫貧攻堅成果、繁榮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既豐富了豐收節的節慶內容和文化韻味,又充分展現“三農”發展的巨大成就,成為億萬農民喜愛的鄉村文化符號。
2018年以來,中國農民電影節分別在駐馬店市西平縣、正陽縣、汝南縣成功舉辦。在三屆電影節舉辦過程中,廣大電影藝術工作者滿腔熱情地支持電影節、參與電影節、助力電影節,駐馬店廣大干部職工團結協助、甘于奉獻,廣大農民朋友和社會各界人士也都以不同的方式為電影節的成功舉辦加油助力。
中國農民電影節已經具備了堅實的品牌基礎。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走出了一條不同尋常路。電影主創人員為塑造精品而殫精竭慮,以永不滿足的精神不斷突破,引發社會強烈反響,受到各級領導、與會嘉賓和廣大農民的歡迎。它記錄新時代,展現精準扶貧的重大成果。三屆電影節充分展示了農村發展的巨大成就、整體消滅絕對貧困的制度優勢、中華農耕文明傳承的無限活力、鄉村全面振興的光明前景,營造了熱烈社會氛圍,凝聚起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磅礴力量。它書寫新時代,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農民為主角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動能
中國農民電影節,農民真正成為節日的主角,提升了廣大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展現了新時代新農村新農民的精神風貌;它謳歌新時代,繁榮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黨委書記、秘書長季林告訴記者,第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開幕儀式上,近萬名觀眾見證了電影節的又一次啟航,也首次發布了中國農民電影節推介的科教片、故事片、紀錄片和短視頻。中國農民電影節是中國農民豐收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農民朋友的節日。
三屆電影節始終本著“以農民為主體”的宗旨,不斷創新內容形式,不斷提升制作水平。開幕晚會各具特色,藝術水準高。三屆電影節緊緊圍繞“致敬農民 致敬時代致敬電影 致敬英雄”等主題,突出豐收元素,讓脫貧攻堅中取得突出成績的農民成為電影節的主角。展映的作品制作精良,保證了較高藝術水準。像首屆西平電影節的開幕晚會一經亮相,就驚艷四座,為電影節開了一個好頭。同時堅持公益展映,普惠民眾。公益放映連續舉辦了3年,成為重要的惠民工程。放映的影片從國內精品科教片到國際獲獎作品,從線下到與線上結合,從一地舉辦到百村百鎮到全國。比如第三屆電影節,駐馬店市280多個村鎮的老百姓免費觀看了農影中心出品的中國電影金雞獎獲獎影片《綠色長城》《大戲記憶》《十八洞村》等影片;再比如從第二屆電影節就開始策劃籌備并成功開設的人民網“云上影院”等。
兼顧專業性與接地氣,舉辦論壇、采風、攝影大賽等系列活動。中國農民電影節與其他電影節最大的區別在于特別接地氣,不僅從專業角度探討農民題材電影創作發展,更堅持組織基層采風活動,鼓勵影視創作者多貼近農民,多了解農業農村發展。像第二屆電影節期間,首次提出了“農村題材電影復蘇”的觀點,這些活動豐富了電影節的內容,拓寬了電影節的外延,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切實推動行業發展。電影是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中國農民電影節經過慎重的研究和扎實的籌備,從第三屆開始首次推出了“新時代 新農民 新影像”影片推介活動。農影中心聯手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中宣部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中影新農村數字電影發行公司、快手科技等機構,推介了“最貼近現代農業的科教片”“最適合農民觀看的紀錄片”“最適合農民觀看的故事片”“最受歡迎農民原創短視頻”,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也為農民題材電影的行業發展提供了標桿和動力。

第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開幕式現場。
立足全國豐富活動內容擴大節慶影響力
立足全國,覆蓋范圍有廣度。中國農民電影節從設立之初就強調覆蓋地域的廣度、參與人群的廣度、電影領域的廣度。第三屆電影節開幕晚會,在河南省汝南縣設主會場,在江蘇省張家港市永聯村、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設分會場,線上線下互動,讓現場觀眾既能看到全國各地慶祝豐收的場景,又能欣賞到風格各異的民間文化藝術表演。邀請的嘉賓有脫貧攻堅代表、駐村書記、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勞動模范到抗疫典型、農民影視創作者,涉及的電影從紀錄片、科教片、故事片到短視頻。如特別邀請了“人民英雄”張定宇,通過英雄與藝術家和觀眾的互動,傳遞了崇敬英雄、崇尚奉獻的主題,讓活動主題更有感染力……電影節以其豐富的內容擴大了活動影響力。
組織健全,策劃實施有溫度。三屆電影節的組織工作有序,主要得益于6家主辦單位協商一致,及時成立了電影節組委會,注重建立健全的組織架構和工作機制。每一屆電影節在策劃階段,組委會都與駐馬店及西平、正陽、汝南的市縣兩級政府成立工作專班,形成分工明確、上下聯動、協同高效、指揮有力的工作機制,為電影節成功舉辦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宣傳到位,效果顯著有力度。電影節自始至終非常重視宣傳報道,3年來,共有500多家中央及全國媒體以及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的地方媒體持續對電影節進行了深入和廣泛的宣傳。今年還與人民網建立深度合作,成立專門小組,建立專題頁面,電影節全程報道并對重點嘉賓進行了專訪,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主管的《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出專版深入剖析電影節的意義,CCTV-3綜藝頻道和CCTV-17農業農村頻道對電影節進行專題報道。
文化自信匯聚起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
中國農民電影節堅定文化自信,弘揚社會正能量,承擔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歷史使命。第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已經圓滿落幕,但也給我們留下了更多的思考:中國農民電影節未來走向何方?劉天金表示,中國農民電影節不但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辦出品牌。
中國農民電影節有助于增強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糧食生產到耕地保護;從鄉村建設行動到鄉村歷史文化傳承,都需要我們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擺在優先位置。中國經濟社會一直持續穩定向好發展,農村發生深刻變化,農業取得長足發展,豐收了,農民生活好了,有了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自信和向往。電影節不是一場簡單的晚會或一次性的活動,而是要打造成為展示農業農村發展的巨大成就的舞臺,傳播中華農耕文明的窗口,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通道,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的平臺,要讓農民電影成為傳承民族文化的紐帶,成為塑造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的良媒。“這條路我們有信心走下去,也有信心走得更遠、更扎實。”劉天金表示,中國農民電影節有助于增強文化自信,加快文化“走出去”。
中國農民電影節已經成為極富價值的無形資產。中國農民電影節經過3年成功舉辦,已經成為以農民為主體,并經由社會大眾了解、參與、體驗而認可的標識,是公眾對新時代新農村新農民的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的總和。依托“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農民電影節既可以作為文化新風的標桿,也可以作為行業發展的標簽,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實踐也證明電影節能夠有效地提高地區知名度,促進區域經濟聯動發展。
中國農民電影節已經展現出構建國家文化品牌的愿景。經過3年的發展,中國農民電影節的吸引力、輻射力、影響力正逐步顯現,實現了理論基礎。通過中國農民電影節的成功舉辦,專家們探討了建設農村數字電影院線的可行性,對于盤活現存電影的版權資源、豐富農民文化生活、
促進鄉村文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
理論基礎。激發了影視創作,一批精品影視如反映宿鴨湖清淤工程的大型紀錄片《大水的記憶》、反映中國人民抗擊災難和疫情的故事片《春天的故事》等已經開始創作或投拍;帶來了產業項目,中國漁都項目落戶駐馬店,“春天的故事”文化藝術博物館和特色民宿集群綜合社區項目、中國漁都暢晚特色商業街項目、中國漁都漁家傲5G智慧社區項目、中央廚房冷鏈倉儲物流中心項目、國際綠色垂釣園項目、中國漁都河蚌生物制藥項目等一批產業項目紛紛引入駐馬店,為駐馬店高質量跨越發展注入活力。
展望未來著力打造永不落幕的電影節
“舉辦農民電影節,就是想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農民看電影的問題。要回歸公共文化產品屬性,讓鄉村電影回歸公共文化產品屬性,讓農民多看電影,看好電影。第二個就是要解決看農民電影的問題。要支持創作更多更好的三農題材電影,讓社會關心農民、關愛農村、關注農業。在大家的支持下,在主辦方的共同努力下,要把中國農民電影節越辦越好,永不落幕。”劉天金意味深長地說。
中國農民電影節經過3年的磨礪和沉淀,愈發生機勃勃,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致力于在新媒體主戰場作為國家隊當好對農宣傳主力軍,全媒體記錄和呈現鄉村建設、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壯闊實踐,為“三農”事業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打造農民電影節是一個系統工程,更需要站在歷史與時代的高度去描繪。中國農民電影節肩負著守護民族文化的責任。十三五規劃即將收官,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十四五規劃已經制訂,中國農民電影節要在新形勢下,為農民幸福、為農村建設、為農業發展振臂高呼,為振興鄉村文化,提高農民文化素質,滿足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再立新功。要認真研究塑造電影節品牌,創新模式和方法,持續提升電影節的影響力,充分利用電影節現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要實現文化產品的創新和發展,打造電影電視科普教育館,充分利用科教電影電視的魅力服務三農。要建設鄉村電影檔案館,建設農民電影院,緊緊圍繞為農民服務的宗旨,著力打造永不落幕的電影節,為實現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