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媳婦”加工飾品賺大錢
摘要:韓寨鎮的貧困村民胡翠霞在加工廠干了3年多,從當初的一竅不通到如今的技術骨干,胡翠霞說:“咱沒文化,出去打工也就拿2000多元錢,如今在家門口工資都快漲到2500元了,掙錢、顧家還學了手藝,這比在外打工強多啦。”
本報訊(文/圖 全媒體記者 景中原 通訊員 郝鵬飛)12月21日,記者在上蔡縣韓寨鎮大駱村巧云工藝品加工廠看到,一群中老年“巧媳婦”正在制作飾品,她們手指靈巧、動作嫻熟,不一會兒,一串串精美的項鏈、手串等工藝品就呈現在案頭(如圖)。
巧云工藝品加工廠的創始人賈巧云年近50歲,早年在義烏做飾品代加工生意。2017年,正當賈巧云的生意越做越大時,全國打響脫貧攻堅戰。
“當年我就在家人的支持下,把加工廠搬回了上蔡老家,通過這個工藝品加工產業,帶領家鄉這些不能出門打工的老姐妹一起脫貧致富。”賈巧云說。
韓寨鎮的貧困村民胡翠霞在加工廠干了3年多,從當初的一竅不通到如今的技術骨干,胡翠霞說:“咱沒文化,出去打工也就拿2000多元錢,如今在家門口工資都快漲到2500元了,掙錢、顧家還學了手藝,這比在外打工強多啦。”與3年前相比,胡翠霞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自我價值,如愿脫貧摘帽,一掃之前的陰霾,臉上笑容多了起來。如今,作為廠里的技術骨干,胡翠霞不僅要培訓新員工,教她們制作各種工藝品的技巧,還要和其他技術骨干一起研發新品。
“這群姐妹自從來到工廠以后好像換了一個人,她們身上的‘巧勁兒’被逐漸激發出來,一個賽一個巧。”賈巧云說,別小看這群沒怎么讀過書的農村婦女,她們現在看產品的眼光、制作的手藝、對潮流的把握度完全不亞于網紅達人。
巧云工藝品加工廠的生意越來越紅火,除了通過電商銷售外,還和國外的客戶長期穩定合作,每年銷售額達400萬元,凈利潤100多萬元。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