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
正月初二,本是到舅爺舅奶家拜年的定日,每年都雷打不動,可是今年不能去了。爸爸坐在電話的這端,向一河之隔的舅爺舅奶送去祝福,又挨個給表叔們拜年:少出門,多宅家,抗過疫情再聊話。
我家住在村子東頭,周圍是池塘。東頭通往外界的南北水泥大道,已經設了防疫卡點。大一放假在家的我在村口當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戴上口罩、紅色袖標,拿起溫度計,南來北往的、進出村莊的,一律消毒檢測。
初五上午,遠遠看見一輛電動三輪車開了過來。走近了才看清楚,原來是跑了幾十里路的小姨一家。除了問候,我笑著把他們擋在了村外。小姨是來給我們家拜年的,媽媽噙著眼淚向他們揮了揮手。
當夜,我去給84歲的本家大嫂送口罩、酒精,大聲喊叫才聽到“嗯嗯”的應聲,她說她感冒發燒躺在床上,孤身不能起身。我連忙給住在鄉街上的她的兒子撥了電話,等到救護車趕來我才離開。
鄉村人口居住分散,也要保持距離,零輸入零傳播,不能頻繁走動,這是要求。何況我的家鄉正陽縣距武漢只有200多公里,兩地來往密切久矣。小姨的兒子年前剛從海南回來,開車還途經武漢。
我家西邊鄰居紹華就是武漢打工歸來者。小兩口居家隔離14天,兩個孩子送到了爺爺奶奶家。門前村委會貼有告示:武漢歸來人員,請勿往來。有淘氣的孩子甚至用麻繩系住了他家的門環。
面粉、食鹽、蔬菜……我成了他家的“臨時代辦”。我們微信聯絡,所購物品放他家門前自取。春天里,我就這樣堅守著,堅守著腳下的一片土地,等待著花開滿園。
開學的日子到了,我每天上完網課,依然村口執勤,夜里再做作業。雖然近百人的村莊彼時只有30多人留守,他們也不讓我一個女孩子上前線,而我一直沖鋒在前。
六月是麥收季節,疫情防控成了常態。收完麥子,天氣干旱,未能秋種的鄰居阿福兩口子去了北京打工。6月11日,北京新發地陡增1個本土病例,舉國防控的氣氛再度緊張。
是時,天降喜雨,我們正陽全國花生第一大縣的秋花生播種正當時。遠在北京的阿福不能歸鄉。村民組長王爺爺打電話告訴他:“安心在那兒吧,聽從當地安排,地里耕種的活兒我們包了。”當天,他家的責任田里,村民聚集,機聲隆隆。我也忙著撒化肥、倒種子……
小村不大,像是一家。多年前的一首抗洪歌曲,一直在我耳畔回響——為了誰?為了新的生活,為了春回大雁歸……
霧靄終將消散,花開自是紛繁。如今,我又回到了課桌前,回到了久違的校園。可我依然懷念,懷念這個冷峻而又溫暖的庚子年春天……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