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十一”黃金周,中國上演疫后復蘇“奇跡”
摘要:這意味著,一旦疫情得到控制,經濟將很快復蘇。美國財經雜志《巴倫》周刊也指出,“幾個月來,中國經濟復蘇是全球的成功案例?!? “火熱”黃金周的背后,彰顯出中國經濟的強大動力與韌性,也為社會復蘇注入強心劑。
中新網10月10日電 綜合報道,“長城景區已做好接待更多游客的準備,拉薩的酒店預訂量比去年同期增長600%,武漢黃鶴樓尤其受到游客青睞。”外媒眼中的中國,在“十一”國慶黃金周再次煥發光彩,數以億計的中國人在8天長假中享受“遲來的春節”。
據中國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6.37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665.6億元人民幣。通過“十一”黃金周觀察中國的外國媒體不禁感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恢復常態,并向世界釋放復蘇的“積極信號”,為其他國家的經濟恢復,提供參考樣板。
10月8日,湖北武漢,武昌火車站,鐵路迎來返程客流高峰,旅客出行秩序井然。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驚人的復蘇”
為經濟重振提升信心
“隨著人們擠進火車,涌入古老的廟宇,以及做其他許多國家民眾仍然只能夢想的一切事情的時候,是目前表明中國從疫情中復蘇最清晰的信號。”美國《紐約時報》在10月1日的報道中,表達了對中國戰勝新冠疫情、再次“滿血復活”的高度評價。
《紐約時報》指出,初步跡象證實,中國已經“以驚人的速度”恢復到接近正常狀態。該報還援引全球咨詢公司德勤亞太地區消費產品和零售團隊負責人的話稱,“中國的經驗表明,一旦疫情得到控制,消費會很快反彈。”
“人潮涌動的候機大廳、火車站及汽車站等,表明了這個國家正在從疫情中復蘇。”這是法新社眼中的中國“十一”黃金周。報道寫道,“在疫情暴發之后,今年黃金周的意義尤為特別。”“這與世界上大部分地區不斷實施的封鎖措施,形成鮮明對比。”
美國彭博社也報道說,“隨著中國新冠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此次黃金周假期顯示出中國對經濟復蘇和疫情防控的信心。”報道還援引經合組織的預測指出,“今年中國將是二十國集團唯一實現經濟增長的成員。”
10月3日,“十一”黃金周假期第三天,大批游客來到三亞游艇旅游中心,乘坐游艇帆船出海體驗海洋魅力。 駱云飛 攝
旅游業繁榮,
為各地商業注入活力
“酒店價格飆升、打車軟件崩潰、長城門票售罄……在此次十一黃金周假期中,幾乎有5億中國人外出度假。” 彭博社這樣描述中國“十一”黃金周。“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為期8天的黃金周是中國的第一個重大假期。”
英國《衛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俄羅斯塔斯社等,紛紛關注到“十一黃金周”中國民眾出行的情況。英國《衛報》稱,“歷經數月的停滯,中國被壓抑的需求在黃金周開始時顯露出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開始‘報復式旅游’”。
“各地競相通過發放旅游券、提供免費或折扣門票等,吸引游客,長城也為游客的涌入做好了準備。”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報道中說,隨著中國本土疫情基本得以遏制,在本次黃金周假期中,中國各地迎來出游潮。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關于中國“十一”黃金周的報道截圖。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在一篇題為《超6億人在“黃金周”期間在中國旅游》的報道中,展示了外媒拍攝的北京故宮、上海外灘、杭州東站、武漢歡樂谷等地的繁榮景象,并將其直接稱為“中國旅游業的強勁反彈”。
意大利全國性日報《晚郵報》記者吉多·桑特維奇以《中國奇跡:黃金周零感染,旅游大放異彩》為題,從多角度描述了中國黃金周假期旅游業的空前盛況。
俄羅斯塔斯社將目光聚焦在海南免稅店。報道稱,“十一”黃金周期間,海南免稅店的銷售額增長了136.9%。“該省的免稅政策將有助于海南成為國際性的旅游和消費中心。”
10月4日晚,市民和游客在天津三岔河口畔觀賞海河夜景。國慶假期,天津海河沿岸夜景燈光全線開啟,夜色流光溢彩,璀璨奪目。 中新社記者 佟郁 攝
“中國的自信”,
為全球樹立成功案例
“當世界其他地區還在努力遏制疫情,試圖重啟經濟時,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西班牙《先鋒報》網站發表文章說。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則在10月1日的報道中評價道,中國國內如此大的游客量,展現出“中國的自信”。
“黃金周期間的國內旅行促進了中國的經濟復蘇。”英國《金融時報》指出,“此前,中國經濟在第二季度快速復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也在8月份轉正。”
美聯社則援引美國知名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亞太區負責人的話稱,十一期間的經濟數字,對中國乃至世界其他地區都是一個“積極信號”。這意味著,一旦疫情得到控制,經濟將很快復蘇。美國財經雜志《巴倫》周刊也指出,“幾個月來,中國經濟復蘇是全球的成功案例。”
“火熱”黃金周的背后,彰顯出中國經濟的強大動力與韌性,也為社會復蘇注入強心劑。“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隨著收入水平提高、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中國作為消費市場的魅力正不斷增強。”新加坡《聯合早報》評價道。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