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新浪媒體新秀牛琰對《天中晚報》的深情和眷戀
與90后的新浪媒體人牛琰相識,緣于共同乘車去確山李新店鎮的一次集體采訪活動。當時,漂亮、時尚的她得知我是《天中晚報》記者時,便熱情地和我打起招呼:“姐,我就是看著《天中晚報》長大的啊!也是在接觸了
《天中晚報》后,我立志做一名記者。”隨后,在留莊稻田藝術節上,再見到牛琰。隨著交往的深入,她向我講述了她與晚報不同尋常的故事……
我10歲那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在我就讀的汝南縣一所小學的一次班會上,語文老師在黑板上寫下讓同學們討論的話題——長大后你想成為什么樣子的人?理想,這個概念對于10歲的孩子們來說,有些深奧。不過,
當時的我們,對這個話題充滿了興趣,爭先恐后地發表“高論”,整個教室猶如開了鍋。
“老師好,我知道自己想成為什么樣子的人!”留著寸頭、被稱為假小子的我舉手第一個發言。老師和同學們都好奇地看著我。我告訴老師,我想成為一名記者!時隔多年,當我回想當時的場景,老師和同學的反應已模糊,但一字一句說出自己想成為記者時的認真、堅毅、果敢,仍然鐫刻在我的心里。
爸爸是中醫,非常喜歡研讀各種書籍。深夜,他和媽媽會一邊看書,一邊聊這個藥效如何、那個藥效如何。深受父母影響,我小時候被大人稱作小書呆子,喜歡看文學書籍,喜歡作文。所以當時的叔叔阿姨送我的生日禮物多是作文集和小說。
在我的家里,陪伴我整個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就是《天中晚報》。雖然我貌似假小子但性情很宅,放假期間基本都窩在家里,《天中晚報》是一直陪伴我的朋友。上面登的社會新聞和文學作品是我必看的內容。那個時候網絡不發達,每當送報阿姨來送《天中晚報》,聽到清脆的自行車鈴聲在我家門口響起,我就會立刻跑出去迎接。拿著散發著淡淡墨香的《天中晚報》,想到自己馬上又能閱讀新一期的內容,不由得心花怒放。
那個時候對記者有著深深的敬意和崇拜,看到報紙上署名的記者,就會想,這應該是什么樣子的人,可以發掘這么多讓人關注的新聞,傳遞給素不相識的人們?就是這張小小的報紙,讓一個小鄉村的姑娘與世界聯系起來。
初二那年,我13歲。當時流行寫信,我一直關注天中晚報社一位牛姓記者,因為同姓嘛!我按照報紙上的地址給牛記者寫了一封信。當時心想可能會石沉大海吧,沒想到竟然收到了牛記者的回信。當時信件都放在學校傳達室,記者的回信整個學校的人都知道了。牛老師的回信寫滿了三頁紙,字很好看。他告訴我要好好學習,為自己的目標努力。雖然素不相識,他卻為我祝福、為我加油。我的人生突然間出現了一道光,這道光提醒著我,夢想,通過努力是可以達到的。
素不相識,沒想到牛記者這么用心地對待一個孩子的來信,當我寫出這段文字的時候我仍想落淚,很想當面對他(她)說一句,謝謝您!謝謝您鼓勵了一個陌生的孩子,也因為您的信讓她堅定了以后要做一名記者、做一名好記者的心。
大學畢業后我去了香港《文匯報》,帶領我的老師的專業水平、敬業精神讓我動容,從夢想到實現夢想,其間跨越了漫長的距離,但是,這么多年一直在為了這個夢想而努力。3年后我回到了老家河南,選擇了在網絡媒體工作,成為新浪的一員。從傳統媒體到網絡媒體,每一步皆因心中所愛。回顧與《天中晚報》的淵源,衷心感謝我的啟蒙報刊——《天中晚報》,更要謝謝回信給我的記者老師,不知道您現在是否還在媒體打拼。不論在何處,請接受我的一句話:謝謝您!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