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 香港大學證實有康復者二次感染新冠病毒
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自歐洲返回香港后,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再次呈陽性。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屬全球首例。
綜合無線新聞、香港01等香港媒體24日報道,被證實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為一名33歲男子,他于今年3月底確診感染新冠病毒,4月中旬康復出院,8月初經英國到西班牙旅行,返回香港后接受檢測再度確診。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兩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顯不同。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表示,對比該患者第一次及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有24個不同之處,且該患者返回香港再度確診后,入院時已檢測不出其體內有抗體,因此確定其為康復后再次受到感染,而非“復陽”。這是全球首例康復后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
該團隊還指出,以往就有證據顯示,新冠肺炎患者體內的抗體水平會在其感染數個月后逐步下降。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認為,此次出現的二次感染病例,說明確診新冠肺炎即使康復后,可能也并非“一世免疫”,新冠病毒或許會像流感病毒等一樣,長期在人群中存在。他還表示,二次感染病例的出現也會對疫苗的研究有所啟示。
對此,該團隊建議康復者應繼續保持防疫意識,并考慮將來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針對二次感染病例,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在自己的個人微博上分析稱:
香港報道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歐洲旅游返程,再次檢測核酸呈陽性,經港大微生物系測序證實,與此前感染病毒株存在差異,因此證明是“再感染”,而非一般意義上的“復陽”。
此前大陸、香港以及國外也多有復陽報告,但多數認為屬于無傳染性的核酸殘留,未發現有明顯的傳播證據,認為臨床意義不大。
此次港大證實的“再感染”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證據,包括病毒培養,需要證實是屬于核酸陽性,還是活病毒。同時徹底比較兩次感染病毒的核酸全序列。這還需要看港大進一步發表的學術論文,新聞報道還不能提供充分的學術信息。
美國此前也有再感染報告,最終沒有全面的學術報告發表,也就不了了之。
此前全世界關注“復陽”,就是怕“再感染”。“再感染”關乎免疫的持久性,也關乎未來疫苗保護的時間和重復接種疫苗的間歇時間。這次四個月后就發生再感染,還是屬于個例,這個問題應該在更大的感染后人群中觀察,全球目前有2200多萬人感染過,如果“再感染”成立,那么在新冠高發和流行地區,再感染會成為常態。讓我們拭目以待,同時等待港大進一步的科學報告。目前還不需要過于緊張,畢竟歷史上常見的其他冠狀病毒(如我們常常感染的感冒,就由普通的冠狀病毒引起,目前有4種,還有3種比較厲害的是SARS、MERS和CO-VID-19)的感染后免疫時間都遠遠超過4個月。
香港“再感染”消息若是屬實,此后全球會陸續報道,畢竟這是一個人群免疫力持久性的問題,具有普遍性,若是此后全球還是沒有陸續的個案報道,這例患者的報道也就會停留在新聞級別,而不是學術級別。(據《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