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書房讓城市充滿書香
摘要:作為市政府十大民生實事之一,城市書房項目備受市民的關注。記者了解到,2019年12月底前,我市高標準完成了30座城市書房的建設。
□全媒體記者 劉金霞
一座城市,有了書房就有了文化味。2019年以來,一間間城市書房在市區街頭亮相,有的位于城區,有的身處社區,有的坐落在公園……無論在哪里,它們都以書為媒介,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作為市政府十大民生實事之一,城市書房項目備受市民的關注。記者了解到,2019年12月底前,我市高標準完成了30座城市書房的建設。
家門口的城市書房
寬敞明亮的環境、精致貼心的布局、沁人心脾的書香……近日,記者在市翠景城市書房和萬和城市書房看到,該書房內設置有成人和少兒閱讀區,可提供紙質及電子圖書、報紙雜志閱讀、借還以及便民服務等。
除了豐富的書籍外,城市書房內還配備了自助借還機,讀者只需動動手指在屏幕上點幾下,就能實現辦理借書證及圖書自助借還。同時,書房內還有電子閱讀機、智能書籍殺菌機等智能化設備,以及手機充電站、雨傘、飲水機等,盡可能為讀者提供最大便利。
“兒童公園書房1月4日才建成對外開放。我家就在附近,有空就會帶5歲的孩子來書房,她看不懂,我給她講,孩子很喜歡來這里。”潘女士說,她家就在市駿馬路與交通路交叉口東南側兒童公園對面。這里不僅環境好,而且還有電子借閱機、自助借還機、升降移動還書箱、自助辦證機……處處飽含便捷和人文關懷的元素。
52歲的方茹家住天地惠城小區,臨近萬和書房,“我喜歡看文學作品,是一個小說迷。這里的書籍新,市場上的一些新書,在這里也能找到。而且,書房里的閱讀氛圍不錯。”方茹說,在家門口就能免費讀到自己喜歡的書籍,是一件樂事。由于疫情原因,書房作為公共場所一直沒對外開放,她希望書房盡快對外開放。
城市書房,一個溫馨的地方,一個可以讓精神棲息的地方。2020年1月3日,30座城市書房陸續投入使用,恬靜、雅致的書香墨味潛移默化,讓市民變得更優雅、更富足。
構建市民“15分鐘公共閱讀圈”
記者了解到,在中心城區建設30座城市書房是駐馬店市政府2019年十項重點民生實事之一。2019年12月底前,我市高標準完成了30座城市書房建設,其中驛城區建設16座、開發區建設8座、高新區建設4座、示范區建設2座。
30個城市書房統稱為天中書苑,分別從傳統文化、專業類別和書房地點3個方面命名。比如,以傳統文化命名的有盤古書房(盤古文化)、棠溪書房(冶鐵文化)、梁祝書房(梁祝文化)、重陽書房(重陽文化),專業類的有樊粹庭書房(戲曲專業)、健康書房(醫學專業)、奧林匹克書房(體育專業)、魏紫溪書房(書畫專業),兒童公園書房則以兒童讀物為主,紫薇書房以駐馬店市花命名,各有特色和韻味。這些城市書房,在裝修和外觀設計風格上,有的古香古色、有的現代時尚、有的簡約大氣。
“書房面積都在200平方米以上,配置1萬冊以上圖書、期刊。”駐馬店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1月3日全部對市民免費開放,方便了市民群眾閱讀,營造了城市文化氛圍。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城市書屋作為公共場所,目前處于關閉狀態。書房正式運營后每天開放12個小時以上,市民可以通過身份證、社保卡、支付寶等進入書房讀書、借書,有效地擴大了圖書資源服務覆蓋面,打通公共圖書服務“最后一公里”,推動閱讀融入市民生活、融入城市血脈,讓城市更具有溫度和質感。
傳統的圖書館、新華書店自然有其價值所在,但是“城市書房”的出現,無疑更加貼近、契合了市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現實需求。我市城市書房以城市中心區為核心,以推廣全民閱讀為目標,打造市民家門口的文化陣地,將文化服務真正送到家門口,構建市民“15分鐘公共閱讀圈”,不斷增強市民文化獲得感,面向所有人免費借閱,真正成為市民的精神文化家園。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