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工信婭娟—— 36名重度殘疾人的貼心人
摘要:不久前,中殘聯(lián)主席張海迪到駐馬店調研殘疾人工作,特意送給吳亮一個平板電腦和基本電腦教材,正是信婭娟手把手教會吳亮如何使用平板電腦,為他打開了一扇窗。農村隔離嚴格,丈夫無法出來給她送換洗的衣服,信婭娟就安慰丈夫,一定照顧好公公婆婆,沒事不要出來,聽黨和政府的話,直到疫情解除。
信婭娟給托養(yǎng)中心老人讀書。
□全媒體記者 郭建光文/圖
信婭娟是駐馬店經濟開發(fā)區(qū)重度殘疾人托養(yǎng)中心的一名護工。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信婭娟從未離開過重度殘疾人托養(yǎng)中心,托養(yǎng)中心的36位重度殘疾人大都是孤寡老人,他們的衣食住行,他們的心理健康,他們的需求無時無刻不牽掛著信婭娟的心。同為殘疾人,護工信婭娟比別人對工作有更深的理解,只有把全部的精力與愛投入到工作中,才能贏得殘疾人的尊重。
其實,她剛結婚不久,原本與丈夫憧憬著早日要一個孩子,可是抗疫任務在肩,她舍小家為大家,在家人的理解與支持下一個多月沒有回過一次家,身上穿的羽絨服也一個多月沒換洗,可她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她心里期盼著早日解除疫情,早日讓托養(yǎng)中心的托養(yǎng)人員沐浴在藍天下,自由自在地呼吸。
戴上紅袖章她盡心盡力為殘疾人服務
疫情突如其來,信婭娟來不及和新婚不久的丈夫交待幾句,就投入到抗擊疫情的工作中。戴上紅袖章,在重度殘疾人托養(yǎng)中心門口值守,盡管寒風凜冽,可是她依舊盡職盡責,毫無怨言。她還對疫情期間36名托養(yǎng)人員建立了臺賬,每個人每天吃什么藥,喜歡吃什么食物,衣服幾天換洗一次,什么時候洗澡,什么時候推著他們曬太陽……同時,又要注意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遠距離,為他們每天測量兩次體溫。
長年在重度殘疾人托養(yǎng)中心工作,信婭娟不斷克服著自身困難,挑戰(zhàn)著自己的極限。“我是懷著感恩的心從事這份工作的,是殘聯(lián)這個大家庭在我最絕望最困苦無助的時候挽救了我。我對護工這份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一定要懷有一顆真誠的善良的心,把這些年邁的重度殘疾人當成自己的父母家人,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用真心換真心。”久而久之,重度殘疾人托養(yǎng)中心的托養(yǎng)人員都把信婭娟當成自己的親人。工作中的信亞娟活力十足,她漸漸變得開朗,也更加充滿自信。
托養(yǎng)人員吳亮腦子活絡,常常通過網絡幫人銷售物品。他腿腳不便,只能趴在床上通過手機上網,很多時候實在忙不過來就會喊:“婭娟,過來幫我一下。”隨喊隨到,信婭娟不僅幫吳亮網上與客戶交流,還利用閑暇時間教吳亮電腦知識。不久前,中殘聯(lián)主席張海迪到駐馬店調研殘疾人工作,特意送給吳亮一個平板電腦和基本電腦教材,正是信婭娟手把手教會吳亮如何使用平板電腦,為他打開了一扇窗。
疫情期間,活動室封閉,托養(yǎng)人員只能在室內聽廣播看電視,信婭娟總是抽時間一個房間一個房間主動詢問,看看誰需要看書就送去書籍,誰需要什么都及時反映解決。每天兩次報表,重度殘疾人托養(yǎng)中心每天消毒兩次,室內每天消毒一次,信婭娟都記錄在案。她還第一時間向疫區(qū)捐款。“我準時把這些報表送給市殘聯(lián)和市民政部門,同時也會及時反饋托養(yǎng)中心缺什么物品,做到上行下達,暢通無誤。盡可能地為這些親人服務好。”信婭娟說。
因病臥床5年她的人生被愛點亮
信婭娟2010年從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畢業(yè)后,不幸患上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雙側股骨頭壞死,癱瘓臥床長達5年,醫(yī)藥費花了50多萬元。加上其父親患有腦梗,母親又有殘疾,長年需要藥物治療。沉重的債務壓得她喘不過氣來。當看到其他同學有的考上公務員,進入公檢法系統(tǒng)時,信婭娟就會不自覺地想:自己就是個廢人,什么都做不了,還拖累了一家人,自殺的念頭都有。
在信婭娟最痛苦絕望的時候,2018年3月,開發(fā)區(qū)殘聯(lián)的幫助像一縷陽光照亮了她的生活。當區(qū)殘聯(lián)了解她的情況后,通過多方協(xié)調,安排她到托養(yǎng)中心工作。開發(fā)區(qū)殘聯(lián)理事長胡軍曾鼓勵她說:“丫頭,你可不能胡思亂想,有困難咱一塊想辦法。”為了給她看病,市殘聯(lián)理事長張銀良拿出3000元捐獻給信婭娟。胡軍還四處為她尋找治病良方,累計拿出8000多元給她看病。在好心人的幫助下,通過近一年的治療,現(xiàn)在信婭娟的身體已基本康復。區(qū)殘聯(lián)通過無障礙改造項目,給信婭娟家改了廚房灶臺旱廁、安裝了淋浴電熱水器。
“現(xiàn)在我不僅能為社會做一些貢獻,每年還能給家里帶來3萬多元的經濟收入。”信婭娟對生活充滿希望。
新婚不久她與丈夫隔空相望
“原本我們打算春節(jié)和公公婆婆一起好好團聚,沒想到疫情突如其來,打亂了我們的計劃。”2019年10月7日,對信婭娟來說意義重大,這一天她步入婚姻殿堂,與遂平縣一名農村小伙呂帥結婚。
“這在之前是從未想過的事情。”信婭娟曾經被疾病折磨得意志全消,對生活失去信心,在她眼里生活如此灰暗,沒有色彩。
自從做了手術漸漸康復之后,她慢慢在照顧重度殘疾人的過程中實現(xiàn)著自己的人生價值,也更加熱愛這份為殘疾人服務的職業(yè)。“職業(yè)無貴賤,如果說大學期間自己對人生充滿幻想,如今我通過服務殘疾人體現(xiàn)著自己身為殘疾人的人生價值,覺得特別有意義。”也許是她的善良、敬業(yè)打動著呂帥的心,經過一段時間了解后,兩人開開心心領取結婚證,組成一個小家庭。
抗疫期間,由于從家里到托養(yǎng)中心走得匆忙,她只穿了一件羽絨服,沒帶換洗衣服。農村隔離嚴格,丈夫無法出來給她送換洗的衣服,信婭娟就安慰丈夫,一定照顧好公公婆婆,沒事不要出來,聽黨和政府的話,直到疫情解除。
丈夫也曾在電話中抱怨她只顧工作忘了家。“你身體不好,年前還不小心流產,做了手術。你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等你身體好了我們再圓育兒夢。”丈夫的話在信婭娟心中泛起波瀾,她已經30歲,原本春節(jié)前懷孕了,但因回家途中幫貨車司機遞帆布沒注意而流產。
“每次爸爸媽媽、公公婆婆給我打電話或留言,都是交待我要好好吃飯,只有身體好才能照顧好那些殘疾人,只有身體好才能盡快圓我做母親的夢。”信婭娟如今非常開朗,非常陽光,她飽含深情地說:“家人十分理解我,盡管偶爾有些抱怨也是因為關心我的身體。我每天在托養(yǎng)中心忙忙碌碌,一個月都沒有回去一次。托養(yǎng)人員需要什么我都是隨喊隨到。我就是他們的拐杖與希望!”
一日三餐,信婭娟需要推著推車一個房間一個房間送飯,為托養(yǎng)人員疊被子、打掃衛(wèi)生,還主動到廚房幫工,過得忙碌而充實。在她眼里,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切都是開心的。
因患小兒麻痹癥坐在輪椅上的老人王獻彬總是眼里含淚囑咐她:“婭娟好閨女,別太忙累著自己了,也坐著歇一歇。”
“我看著他們臉上的笑意,與他們拉家常解悶,是我的工作也是最開心的一件事。我們都期盼著早日解除疫情,他們可以盡情地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我也可以短暫休息一下。說實話,這段時間拖著兩個換過骨頭的腿真的太累了。”信婭娟對生活充滿希望,她心中似乎有一團火,照亮了別人,溫暖著每一個靠近她的人。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